【親子育兒】「宅不宅」由得我?

2021-03-25 10:3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Ada自中四開始就不肯上學,後來媽媽替她找來私人補習,希望她可以報考大學入學試。「最近這年因為新冠肺炎,順理成章不用上學,Ada很開心!」媽媽說。「你平日在家做些甚麼?」我問Ada。「我愛上網、看書、繪畫等。」她說。「疫情紓緩後,你也不想回學校嗎?」我問。「媽媽替我請了補習老師,我並不需要上學。」她答。「你不能跟同學一起玩,不是很可惜嗎?」我問。「我不喜歡跟人相處。」她露出了不耐煩的表情。我嘗試細問,但她並沒有被欺凌的經歷。「跟人相處很麻煩,一個人自由又舒服。」她續說。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最重要啟蒙的人,言談身教將成為孩子的內隱學習。但孩子需要在群體中長大,在跟友儕遊戲中培養人際關係的基本能力。事實上,人的社會化,也是由同儕群體間形成,而不止是父母家人。青少年時期,同儕的影響比父母更大。新冠疫情期間,孩子失去的不止是課室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孩子間的互動。研究發現,小時候不會跟別人玩的孩子,長大後只能跟電腦玩。因為只有電腦是沒有生命的玩伴,才可以忍受不懂與人相處的孩子。難怪不少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只能沉迷打機。

在家當然自由自在,在學校相對有很多規範。在家可以對父母和傭人作出任意的抱怨和唾罵。在學校,同學可以選擇不跟你做朋友。我勸告Ada的媽媽,若孩子一直都不肯上學,也要在疫情紓緩後出外做義工,如替小朋友補習等。孩子跟別人互動,就是讓他通過觀察、模仿、角色替換而帶來人際間的體驗和學習:「識人顏色,知人喜怒」,這是孩子將來立身處世的重要能力之一。

孩子在學校有規範,也令他們可以學習容忍,即使是負面情緒,也要跟它們相處。這些就是EQ,也是生活幸福和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石。最後,我想說,孤寂的人生會使孩子思想偏激,我們見過的好幾個冷血殺手:林過雲、鄭捷、美國校園槍擊案的兇手……當中不少都是孤僻沒有朋友的「宅男」,我們對「宅」可以掉以輕心嗎?

電郵:[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3月2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