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試】通識日常‧生活素質(三)

2021-04-14 10:46

前文(四月十三日)從政治、經濟和社會向度提出一些近年較具探究性和爭議性的議題,例如區議會選舉、退休保障、社會流動性的問題等。以下將從教育、衞生、文化和環境向度,分別列舉值得溫習的議題方向。

教育向度:電子學習、學習均權

歷屆文憑試僅有二○一八年的試題是直接涉及香港教育議題,除了該年考問的學童壓力議題之外,直資學校、課程改革、價值教育、補習風氣等都是有設題考問價值的議題。

疫情影響學習模式

不過,觀乎近年的社會和全球發展,電子學習和學習均權問題會是芸芸議題中別具爭議和關注的議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二○三○年教育願景,特別就提到「實踐創新課程的學習均權」是未來教育工作者將要面對的挑戰。

實際上,在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既逼使全球學校採用電子和網上學習模式,亦間接揭示社經地位如何影響「學習均權」的實踐。故此,考生可稍為了解電子及網上學習模式的成效和不足之處、香港現時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否公平、不同持份者可如何促進學習均權。

衞生向度:傳染疾病、醫療系統、精神健康

相信沒有人會質疑疫情是二○二○年的重大事件,學生理應對傳染疾病的成因、影響和應對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小心陷入「第一身陷阱」,正正由於考生熟悉個別事例,往往在回應題目上欠缺客觀和宏觀視角。例如題目考問「傳染疾病」,考生有機會只運用「新冠肺炎」一例,忽略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寨卡、愛滋病等其他事例。

溫習數據特徵

除了傳染疾病,香港本地的醫療系統負荷問題,以及相應的改革措施,例如醫務委員會改革和自願醫保制度,在歷屆試題中均未曾出現,所以考生可以溫習相關數據特徵、導致公私營醫療失衡的成因、醫療短缺造成的影響、建議解決方法等內容。

由醫療系統進一步延伸,本地的精神健康醫療支援亦面臨嚴重不足的情況,一方面反映香港人的精神健康問題每況愈下,另一方面又關乎醫療資源分配問題,當中更涉及社會風氣和對精神健康的刻板印象,建議考生可以多加認識香港人的精神健康議題。

文化和環境向度:保育、生態旅遊、固體廢物末端處理

文化和環境都屬於生活素質的非物質層次,而香港目前主要的討論都是圍繞在如何保育文化和環境,文化保育涵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二○一九和二○二○年卷二都有設題考問,或許考生未必需要優先溫習。

了解可持續發展

至於香港的環境和生態保育則較少直接設問,勉強可以解讀智慧城市和電動車的試題有牽連到。

因此,建議考生可了解香港政府如何進行環境保育,同時又如何平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例如發展大嶼山計畫(不同於「明日大嶼填海計畫」),以至全港的生態旅遊發展等,以保育議題切入,了解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規劃。

除此以外,歷屆試題中,在二○一三年卷二曾考問垃圾徵費,至今都未問及固體廢物的末端處理爭議,即是「三堆一爐」的議題,考生都宜了解當中的持份者意見和相關概念。(六之三)

羅恒威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通識教育科老師、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