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價值觀教育的3個建議

2021-12-10 11:42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二○○二年,教育局建議學校應以「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和「承擔精神」作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的首要培育學生五種價值觀和態度。二○○八年,局方作出更新,加上「誠信」和「關愛」兩項,令首要培育價值觀增至七項;再於去年和今年,分別新增「守法」和「同理心」兩項及「勤勞」一項,令首要培育價值觀的數目由原初的五項增至十項。

從數量上,首要培育價值觀較二十年前多了一倍,然而隨着課程優化,成效又是否能倍增呢?重點還是在如何落地實踐。「中央課程,校本調適」是局方現時提倡的發展方向,前者依靠校長、副校長和統籌老師花時間閱讀和消化這近九十頁的新課程文件,以了解當中的內容;後者則要靠認真審視校情,方能對焦、聚焦。如何做呢?可參考以下三個方向——校、生、師:

第一,現行校本課程(校)。學校可先行檢視現時課程是否已含有以上十種價值觀的元素呢?如有,有多少?是否足夠?是否均衡?是否全面地覆蓋到課堂內外活動與全校氛圍的營造中呢?

第二,學生成長需要(生)。有些學校的學生普遍能力較高,堅毅、勤勞做到十足,但同理心較遜;有些學校的學生較具關愛精神和同理心,但堅毅、勤勞則較不足。以上兩類學校在推動價值觀教育時的側重點或會有所不同。

第三,教師團隊的準備(師)。在現時學校的架構下,專責推動價值觀教育(較常稱為德育及公民教育組)通常只有數名老師,其他老師在這方面的理解未必足夠,而且部分老師仍然有重學科輕德育工作的心態。因此,如何通過不同的專業發展活動,以強化教師團隊在推動價值觀教育上的能力和心態,至為重要。

經過校情檢視、了解學生需要和評估教師是否已有充分的準備後,學校方能作出具針對性的規劃和預備,以更有效地進行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的工作。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10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價值觀教育從量增到質優〉。


延伸閱讀:

談經論學|人生兩難如何解

談經論學|發揮教學創意 突破各種限制

談經論學|終止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

談經論學|睡得夠 記得多 學得好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