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劄記|香江故宮遊

2022-07-29 11:32

筆者近日和一眾友人遊覽「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更有幸由丁新豹教授作導賞。丁公除分享歷史外,更分享了不少策展的故事和心得,令我獲益良多。

香港故宮館從北京故宮借來九百多件珍貴文物來港,固然件件精采,但在展品的選擇、編排上也是別出心裁。不少展品都是因中外交流而誕生的珍品,恰巧貼合香港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特色。例如印有伊斯蘭經文的明青花瓷,正好提醒我們青花瓷的盛行和中外貿易息息相關,藍白色的花紋貼合伊斯蘭世界的喜好,方便外銷。館內也有不少清代宮廷畫家兼傳教士郎世寧的畫作,如《乾隆帝盔甲乘馬圖》及《獅子玉》等。郎世寧是耶穌會修士,為了傳教而來到中國,卻在機緣巧合下成為康雍乾三代的宮廷畫師。他的作品不但記錄了清朝盛世,更融合了中西方的繪畫技巧,既有西方的寫實,又有國畫的意境。

在策展上,香港故宮也展現出不一樣的特色。除了有香港現代藝術家的展廳,還有以「馬」為主題的展廳,當中不但展出了古代中國以「馬」為題的雕塑繪畫,例如漢墓的陶馬首,也有從羅浮宮等各大外國藝術館借來的西方作品,如拜占庭帝國的馬賽克畫、法國路易十四的騎馬像等。一個展館就可以看盡中外文化,實屬難得。

香港故宮內令我最難忘的,卻是當中接近最年輕的展品:一個當年戰亂時期用於運輸文物的木箱。一九三三年,故宮博物院將文物從北京南遷,以逃避戰火及日軍。這些箱子載着一件件文物從北京運到武漢南京等地,輾轉運入四川。抗戰勝利後則運到南京,其後由於國共內戰而分置兩岸。箱子上的封條和刮痕正透露着這段日子的艱難和不易。另一邊廂,二戰時法國淪陷前夕,羅浮宮的工作人員也不惜冒着生命危險將文物轉運到鄉村地區,以逃避納粹及轟炸。這些歷史除了記錄戰爭的殘酷,亦象徵着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文物的珍惜及愛護。這種珍視文物的精神,是每一個學歷史的人都需要仿效的。

正是因為要愛護文物,所以,香港故宮內的部分展品,例如特別展覽中的書畫作品,都是期間限定展出,以免因長期展出而損壞文物。大家要把握機會,入場觀看。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7月29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青史劄記|互鑑以興

青史劄記|勝迹且行且珍重

青史劄記|自.知.智

青史劄記|研讀歷史有感

學習歷史 學會通向未來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