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二) 跟對方表達「感受」

2022-09-06 12:36

「我覺得你不應用手機!應先做功課!」「玩完這局才算!」暑假匆匆而過,孩子轉眼又開學了,這樣的對話相信也會不絕於耳。父母及子女每天也在拉鋸着,在不知不覺間很容易會磨損了彼此的關係。然而,我們應該怎樣表達,才能讓說話不像帶刺的玫瑰?上篇,我們提到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溝通」四大要素中的「觀察」,本篇將會承接上篇,分享另一個重要元素:表達「感受」,讓大家將心中感受說出來,使對方體會你的心情,從你的角度思考和着想,使彼此較易達成共識。

若果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便能較易引起對方的同理心,不致輕易刺激對方的不快。可是,文章起首的例子明明用了「我覺得」,似乎已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為何聽者總是會受傷的呢?因為當我們說着「我覺得」,我們並不是在流露感覺,而只是在表達主觀的想法,所以對方難免會因這些言辭觸發到負面情緒。因此,區分「想法」和「感受」,便是表達感受的先決條件。

另外,我們也可學習了解自己「想法下的情緒」。在判斷和想法之下,我們心裏其實總是充斥着各種情緒。例如:當孩子不願起牀,我們心里的感受是着急,因為校車快來到車站了,恐怕他會來不及上車,所以想他盡快梳洗;當他不肯做功課,我們心里的感受是擔心,我們擔心和疼心他們回到學校後會被老師責罵。如果我們了解到自己的情緒,便可嘗試向孩子表達,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心意。

最後,我們可嘗試把「觀察」和「感受」說出來:「看到你不肯做功課(觀察),我感到很擔心(感受),因為我很怕老師明天會狠狠地責罵我的孩子。」對方一方面不會覺得自己受到指責而引起反抗情緒;另一方面,對方也會更容易感受到你的關心,和體會到你的心情,從而懂得由你的角度出發,減少發生衝突。

適當的感受流露能促進彼此間的關係,希望各位能「先認清情緒,後清晰表達感受」,與你的子女真誠溝通。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黃筠媛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黃筠媛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6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學會「愛的語言」(一):說出「觀察」避免傷害〉。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一) 避免傷害孩子

家長教室|敲敲門 拉近親子關係

家長教室|讓子女學會負責任 別再當苦爸苦媽

家長教室|父母凡事干預 影響孩子自信

家長教室|我家有個小霸王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