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詠儀 - 值得承擔的代價|教評心思

2023-03-24 15:52

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已進入第3個周期,全港的公營中學,因應校情,在教學語言方面,享有不同程度的彈性︰有全級全科以英語授課的、有部分班別以全英授課的、有個別科目以英語授課的,也有以延展語文活動為學生增加英語學習機會的。總而言之,不論學校的條件、校情如何,校方總有方法為學生製造有利語境學習英語,裝備學生擴闊國際視野。

在精英教育尾聲中成長、上世紀80年代「入行」的我,看見今天全民就學至中學畢業,對政府的投放實在感恩。見證着教育由精英走向普及,我明白要把學生中、小學共12年的學習動機留住,是普及教育的首要任務。倘若我們無視學生學習的多元性,在語文政策方面,只沿用上世紀流行的自決制度,必然結果就是大部分學校也只會跟市場需要走,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如此一來,香港教育只會走回頭路,模式只會由普及走回精英。

擔任校長之前,我是一位英語老師,現在偶爾也會為同學作小組輔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在普及教育、人人可學的情況下,的而且確,有充分準備以英語學習非語文科的學生,在比例上是少了,這解釋了我們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慨歎學生難教了、社會上英語水平下降了。其實這只是在舊有制度下適應不來的那組學生,今天在普及教育制度的照顧下,得以留在教育系統中,直至中學畢業罷了,這是普及教育的必然代價,也是值得我們努力去承擔的代價。

最近,我和同事在探討良策,善用微調語言政策,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很幸運我們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在職教師發展計畫組的工作坊中,遇上了一眾良師,掌握了一個信念︰欲有效地促進學生學好英語,須聯各學科之力,有策略地分工、合作,起動不容易,「蝕頭」但會「賺尾」。我相信只要我們認清普及教育的意義,為着學生的利益,發揮協同效應,目標就愈來愈近了。


潘詠儀
作者為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3月24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鄭家寶 - 修己善群|教評心思

陳玉燕 - 游於藝|教評心思

蔡世鴻 - 北上之路|教評心思

潘詠儀 - 學生升學的「家長教育」|教評心思

教評心思|從跨境生思考香港教育出路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