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會倡高中中史科必修不考 每周設專題課建立學生深層次身份認同

2024-10-09 11:25

教評會建議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試。
教評會建議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試。

政府將於下周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教育評議會昨公布9項針對報告的建議,包括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試,每周設一節中史專題課,建議當局明年在部分中學試行。教評會會長何漢權認為,措施回應中央政府對「文化自信」的論述,協助學生建立最深層次的身份認同感。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憂慮,科目不設考試或令學生無心向學,恐難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識。

記者 盧嘉潁

教評會建議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試。
教評會建議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試。
教評會公布9項《施政報告》建議,右4為教評會會長何漢權。吳艷玲攝
教評會公布9項《施政報告》建議,右4為教評會會長何漢權。吳艷玲攝
何漢權重申,高中中史科必修不考的做法,能讓學生在沒有應試壓力的情況下學習。
何漢權重申,高中中史科必修不考的做法,能讓學生在沒有應試壓力的情況下學習。
不過,身兼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則不贊成有關做法。 資料圖片
不過,身兼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則不贊成有關做法。 資料圖片
鄧飛建議當局考慮將中史的教學內容併入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鄧飛建議當局考慮將中史的教學內容併入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教評會早前就《施政報告》建議會見教育局及諮詢學界意見,昨公布9項建議詳情,其中,會方建議高中開設「中國歷史與文化」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試。學校可按校本情況,每周設一節約35至40分鐘的課堂,以中國歷史人物或事件切入,運用話劇、專題研習等加強學生對國家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會方建議當局製作簡單課程綱領,明年邀請中學成為「試點學校」,適時檢視成效後於全港推行。


議員憂難吸引學生關注

中央政府近年提出「文化自信」等「四個自信」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方向,教評會主席何漢權表示同意,「中國文化是最深層次的價值認同,亦是最深層次的身份認同」,反觀本港近年選修中史科的高中生有下跌趨勢,形容情況不理想,「(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絕不自信。」因此,他期望措施能協助學生深入認識國家的發展進程,從而建立深層次的國民身份認同感。

不過,身兼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則不贊成有關做法。他解釋,高中生面對公開試壓力,定必投放大量心力和時間備試,爭取佳績升讀大學,「當學生的心思都放在考試,有一個學科卻不用考試,無論故事說得多動聽,都難以吸引學生關注」,憂慮與加強學生認識國家文化和歷史的出發點本末倒置。

因此,鄧飛建議當局考慮將中史的教學內容併入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維持公開試安排,以便教師和學生能檢視學習成效,但強調內容必須有別於中史選修科,舉例可加入岳飛、明朝女將秦良玉等歷史上知名的文臣武將作為教材,彰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

何漢權重申,高中中史科必修不考的做法,能讓學生在沒有應試壓力的情況下學習,學校運用活動教學亦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因為不考試便沒有知識」,鼓勵學界摒棄「不考不學」的概念,嘗試以創新的方法教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