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熹東 - 藝術思維是關鍵|視藝師語

2024-11-28 12:44

王熹東 - 藝術思維是關鍵|視藝師語
王熹東 - 藝術思維是關鍵|視藝師語

近年,「設計思維」嶄露頭角,成為STEAM教育里面一個常見的關鍵詞,卻鮮有人談及「藝術思維」在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藝術思維是一種從感官出發,以美的客觀條件去思考,從而表達個人意念和世界觀的方法。由此衍生的畫作或發明,富有人文精神和時代意義。若然要理解藝術思維的深層意義,便需掌握藝術家的創作方程式。去年10月,筆者參加了香港美術教育協會舉辦的「抽象畫思維與創作解難工作坊」。主講陳偉邦老師通過藝術家的視角,勾勒出藝術思維的特質。陳氏先通過「藝術史和名畫賞析」解構抽象畫的當代意義和技法,後讓現場同工以剪貼方式進行「實驗創作」,並逐一「點評和示範」,為大家的作品增添深度。完成作品不盡然是工作坊的目的,而是探索一套思考工具:藉「實驗創作」融入個人想法,遇到困難後不斷從中求變,習得「碎裂—解析—重組」的全新創作思維方式。

受此啟發,筆者將藝術思維應用於小學四年級的立體派肖像畫教學之中。以往,不少學生的學習痛點在於無法繪畫具象以外的畫面和應用移動視點的美學概念。歸根究柢,若依樣畫葫蘆般畫出理論上的東西,就無法掌握立體派的精髓。然而,想要運用藝術思維,學生便需了解立體派背後的歷史,然後活用美學概念,挑戰西方繪畫傳統,並通過「實驗創作」理解立體派的邏輯。因此,筆者讓學生在正式下筆前,先進行剪貼練習——將個人的正面和側面照片,連五官分成若干幾何圖形剪下來,再組合成兩張視點不同的人臉。通過位置的推移變化,累積經驗和感覺,悟出立體派思維,方動手繪畫作品。雖然多花了一教節,卻更事半功倍。

套用藝術思維至今日的視覺藝術及STEAM教育,教師不應強逼學生做出成果,而是要鼓勵學生多創作,多跟失敗與困難打交道,習得變革創新的經驗和視野,以免淪為考試制度下的創作機器。電郵:[email protected]


王熹東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聖若瑟英文小學視覺藝術科老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11月2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陳偉邦 - 希臘神話教育|視藝師語

吳崇傑 - 藝術教育無疆界|視藝師語

張紫敏 - 閃現在藝術創作的「Gut Feeling」|視藝師語

陳麗森 - 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劃2024|視藝師語

陳偉邦 - 藝術史的原則|視藝師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