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任正非《星光不問趕路人》 告知中國時代來了

2021-01-25 19:10

特朗普離任,美國重新出發,中美之間形勢會否出現變化?華為近日發表CEO任正非一篇文章,大家可從中參考,找出相關信息。

拜登上任美國總統第三天,一口氣公布30項行政新命令,表現堅決改革之心,與此同時,華為把任正非去年6月的一篇內部文章刊出,題為《星光不問趕路人》,內容是談華為的未來發展策點,也道盡兩年來遭受美國全面禁制的辛酸。任正非幾個月前的文章,擇日此時公諸同好,有何微言大義之處?有的。華為由小企業冒起成為全球信息及通訊技術(ICT)領軍企業,與中國從低檔加工生產,迎頭趕上數字化時代,過程是同步的,華為可謂中國的縮影。

任正非寫道︰「我們是從90年代搭上了數字化的列車,主要是依靠數學在電子技術上構建了優勢,獲得了產品與服務的成功,這只是資訊領域的很小一部分。場景化應用我們不清楚未來是什麼,路更長、更難,我們只是萬里長征邁開了一小步。」

事實上,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應用領域,近年發展迅速,不過,相比於美國,日本和歐洲,中國不是一馬當先,只是走出一小步。華為最大成功是在於戰術正確,任正非表示︰「(華為)歷經30幾年的戰略假設是:依託全球化平台,聚焦一切力量,攻擊一個『城牆口』,實施戰略突破。」最好的例子是華為抓住了4G到5G的轉接時機,動用數以萬計人員的工程研發團隊,搶在美國之前擁得大量5G技術專利。

然而,美歐等國科學技術是積累百年經營,它們的成就不是某個項目的領先,而是擁有不可估計的影響力,足以稱之為「燈塔」。任正非早前談到︰「燈塔的作用是明顯的,人類社會在自然科學上任何一點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會逐步傳播到世界,引起那兒的變化的。」中國科學技術百年落後,改革開放之後,才有能力跟進潮流,但在目前為止,中國未曾當過燈塔的角色。

中國過去最有心得的是從1到N的應用技術發展,華為的5G便是從1G、2G、3G、4G走過來;可是中國沒有多少從0到1的科學研究成果,而這些成果是足以支撐一個產業的誕生,如英國發明的電晶體、德國的火箭技術、美國的電子計算機等。不過,中國受惠這20年的全球化分工,即使落後與傾斜,也取得了競爭優勢。但是好景不常,從特朗普下令全面封鎖華為,到拜登一再聲明阻止中國科技進步,中美脫鉤,全球化也將成為過去。

任正非表示︰「我們可能依靠不了部分全球化平台,至少最先進的美國平台不支持我們。現在必須全面靠自己打造產品。」任正非意識到角色轉變,華為要走上前當燈塔,從應用技術轉投基礎研發,華為矢志「也像歐、美、日、俄等國領先公司一樣,像蠟燭燃燒自己,也照亮別人。」

一理通百理明,中國也須成為燈塔,才有出路,除了科技之外,中國模式和中國體制,其實也有亮點。美國經過疫情打擊,大選後的社會撕裂,實力和號召力是下降了,拜登任內能否振興美國,不知道,目前可知的是,中國燈塔已經亮起來。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