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台灣「芯片外交」風光過後 全球芯片供應將過剩

2021-08-09 22:52

台積電最近公布業界震動消息,原計劃的28nm芯片下半年不漲價擱置了,不再漲價了。與此同時,市場分析師最近預測,芯片供應或由短缺轉為過剩。對於台灣這不是好消息。

全球半導體去年底開始,出現產能緊張,芯片漲價,晶圓代工水漲船高,不單止產品有價有市,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生產商的台積電,一躍而成為戰略重鎮,例如蔡英文政府就憑擁有芯片生產,早前向德國進行「疫苗外交」,希望以芯片供應,換取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與美國藥廠輝瑞合作研發的疫苗。汽車產業是德國經濟命脈,汽車生產不能缺「芯」,根據德國汽車產業聯合會的統計,德國每7個工作崗位中,便有一個與汽車產業相關。

與此同時,台灣大量出口芯片產品往大陸,2020年數量更增加達20%,台灣政府曾提出台灣經濟是否過於依賴內地市(潛台詞是大陸也過於依賴台灣芯片),醞釀兩岸經濟應否「脫鉤」的辯論。誰靠誰?今年初,形勢似乎在擁有芯片供應的台灣那邊。據台灣工研院的統計,2020年台灣灣半導體產值為約1157.4億美元,佔全球市場20%,僅次於美國,高於韓國。

《紐約時報》4月一篇評論稱︰「中國現在是美國軍事、技術和經濟領域的真正競爭對手,然而,一個關鍵領域除外——設計和製造最先進的處理器、邏輯和存儲芯片。芯片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超級電腦、電動汽車、電信的基礎。」中國在全球芯片荒情勢下,比美國、德國還要憂慮,「中國在物理、納米技術和材料科學方面,要花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追上台積電」,中國目前未能解決國產自給自足的問題,台灣如果要學美國「卡」大陸的「脖子」,有意減少對大陸的芯片供應,影響十分大。

不過,台積電這次取消漲價讓業界關注到,持續了一年的芯片產能緊張可能會轉換到產能過剩階段,之前,台積電曾預警過這個問題,目前業界大致認為2022年全球半導體行業供需恢復平衡。《財富》雜誌Fortune日前報導︰「美國拜登政府計畫通過國會正在討論的一項法案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的資金支援。歐盟則承諾提供1600億美元的新冠復興資金,用於發展本地區的科技能力,以期到2030年將歐盟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份額提升至20%。與此同時,在政府減稅政策的刺激下,韓國芯片製造商也承諾將在未來10年投入4500億美元用於芯片產能建設。」換言之,芯片好快就有大把貨,變成買家市場。

分析師解釋︰「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始於汽車行業。疫情期間,消費者對新車的需求大幅增加,汽車製造商紛紛增加了自己的芯片組訂單,導致出現芯片供不應求、交貨延期等現象,進而引發了採購經理的搶購潮,為保障庫存,採購代理訂購的芯片數量早已超過自己的實際需要。待到恐慌平息之後,芯片過剩幾成定局。」

穆迪8月2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2020年半導體研發投入達350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407%。2020年,中國半導體進口額超過3500億美元。為打破對進口半導體的依賴,中國政府對此不斷加大投,規模數以10億美元計。」穆迪發言人表示︰「對中國來說,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好處顯而易見,比如可以規避掉地緣政治方面的不確定因素。但產能過剩的風險依然存在。」

中國可能不太憂慮芯片產能過剩罷,擔心至少比台灣單天至尊台積電為少,一句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