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躺平後,無打針者會像蒼蠅一樣死去

2022-01-22 07:25

香港政府抗疫貽誤戰機,沒有盡快進行全民檢測,無法阻止疫情急促擴散。大眾對抗疫越來越感到疲乏,躺平的思想就越來越有市場。放棄清零,就是抗疫失敗地區的最佳思想出路。

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成員梁栢賢在facebook上形容,本港的新冠疫情已進入新階段,「清零」難實踐且近乎不切實際。在控制疫情的同時,政府也需照顧經濟和市民的生計。他促請當局應盡快制定嚴謹的「疫苗氣泡」方案,重開處所,鼓勵市民接種疫苗。

從駁斥梁栢賢的角度,可以說若只看西方國家,的確無法「清零」。但如果看看中國大陸甚至澳門,就知道「清零」當然有可能,所謂難以實踐,只不過是為政者的心魔,沒有能力克服政治阻力,去推動全民檢測,去推實名制的健康碼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但我想從順應梁栢賢思路的角度,研究若放棄清零,選擇躺平會帶來的問題。

躺平之後,處所重開,社交隔離的措施取消,人當然可以自由活動,病毒也可以自由傳播,問題是要死多少人。

西方如英國人美國人的免疫力比香港高,1. 自然感染率高。美國7054萬人曾經感染(實際可能更多),佔人口21.6%,英國1561萬人曾經感染,佔人口23.4%。香港曾感染者只佔人口的0.2%,微不足道。2. 疫苗接種率高。英國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者佔人口71.4%,完成第3針也有54.5%。美國完成兩劑接種的佔人口63.4%,完成第3針的有24.8%。香港完成兩劑接種的佔人口64%,完成第3針只有10%。英國自然感染率高,接種3針的人口也高,所以人群免疫力較高,相對有條件冒險躺平。

躺平後會屠殺不接種疫苗者。最近英國《金融時報》有一篇文章,題為「反疫苗運動的真正代價----通過拒絕現代醫學,反免疫者重現了過去人們像蒼蠅一樣死去的時代」。文章主要講述美國反疫苗運動者自己不接種疫苗,最後染上新冠死去,家人對其死因羞於啟齒。

《金融時報》指對於富裕國家的大多數居民來說,新冠不再是致命的,但對於自願不接種疫苗的人來說,這是一場他們不理解的屠殺。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瓦倫斯基說,不接種疫苗者面對新冠的死亡風險,是接種疫苗者的14倍。據凱撒家庭基金會估計,就在去年6月至11月期間,僅在美國就有16.3萬例的新冠死亡原本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這幾乎是美國在朝鮮、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死亡人數總和的兩倍,而未接種疫苗的人繼續毫無意義地死去。

美國人接受到大量死亡,香港可以接受嗎?

台灣亦因為疫情再起,有人建議全民趕快接種第三劑,就可以與病毒共存,但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卻有不同看法。他強調,並不在於全民去打「第三劑」就可以共存,要與病毒共存,而要看新冠重症及死亡比率。截至1月18日止,台灣完成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佔人口72.6%,數字看起來雖算漂亮,但李秉穎依舊十分擔憂,認為防疫成敗的最大關鍵,在於還有20%多的人,遲遲未打針,只要這20%多的人不打針,就無法放心地與病毒共存。一但台灣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這些一針疫苗都沒打的人,就會有20%機率得重症、並有2至4%會死亡,這樣將會對醫療機構帶來沉重的負擔,使台灣社會遲遲無法與病毒共存。

香港完成兩劑接種的佔人口64%,假設最後有80%人打針,仍有20%以上的人堅持不打針。若全面躺平,社會短期內全面感染,不打針者有20%得了重症,有2%死亡,即是148萬人不打針,可能29.6萬人可能得重症,逼爆醫院,有29600人死亡,又可否接受?

香港打針人數不夠多,新冠的致死率未夠低,香港人又忍耐不了醫療系統崩潰,接受不了大量病者死亡。若出現這些事情,今天建議躺平的專家,出事後又會否承擔責任呢?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