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李家超是下任特區行政長官的最佳人選
2022-04-09 22:00
在筆者看來,此次特首選舉應切實扭轉以往惡性競爭、撕裂對立的競選歪風,讓選舉在更具廣泛代表性的基礎上,維持社會穩定、彌合社會鴻溝。如能達此目標,則不論是一人參選抑或多人競爭,都是香港新選制的勝利和一種全新的民主實踐。
減少選舉對抗避免社會走向分裂
筆者認為,上述二人的言論並不準確。在新選制下,特首選舉的重點本不在於「多少人」參選的模式,而在於能否通過這一選舉制度,選出最適合代表特區並領導特區政府的行政長官。即使最終站上特首選舉賽道的正式候選人只有李家超一人,那也不應被認為是一種倒退,而恰恰是一種選舉機制的進步和一種新的民主實踐。
審視回歸二十五年來的歷屆特首選舉,因為過分強調選舉過程的競爭與對抗,看似「民主氛圍」濃厚,其實割裂社會。由於不同的候選人身後都形成了各自的支持陣營,特首選舉除了是候選人的競爭外,更引起了不同陣營間的爭鬥與對抗,最終造成彼此支持陣營的持久對立,在外部勢力的染指之下,把一個文明和諧社會撕裂成烏煙瘴氣的藍黃對壘,給當選者帶來不必要的共識障礙與施政阻力,並導致矛盾不斷激化、社會長期動盪。
而反觀澳門的特首選舉,從第二屆開始,在充分尊重民意並取得廣泛社會共識的前提下,都只產生1名正式的候選人。因為沒有陣營之分,其天然地兼顧社會各階層的核心利益,施政出發點也著眼于廣大民眾的共同利益,因此收穫廣泛的民意支持。
與此同時,即使只有一名候選人,同樣可以開展競選造勢活動,同樣可以公開發表政論、宣講政綱,同樣可以與社會各界深入互動、尋求廣泛支持;因為參選人須獲得超過750票才能當選,民眾同樣可以通過民意表達影響選委會委員的投票,追求讓候選人勝選或者敗選的結果。這與多人參與的選舉,在基本架構上並無顯著差別。
因此,在筆者看來,基於歷屆特首選舉的前車之鑒,新選制通過更為嚴謹的選舉機制,抱持嚴進嚴出的原則,審慎推舉候選人,乃至最終形成只有一個正式候選人的情形,這既可將主流民意認為不適合參選的德才不足之人排斥在外,把「不愛國」、「假愛國」的害群之馬排除在外,又最大限度確保選舉結果尊重港人民意,符合港人意願。這種情形無損特首的認受性和公信力,反而凸顯出具有香港「一國兩制」特色的多元、均衡、跨界別的民主特色。
香港亟需保持穩定以搶抓發展機遇
與坊間對於候選人是否一人模式、會否有損下任特首的認受性和公信力等問題的反復猜疑不同,香港民眾其實更為務實地期待,這次選舉能夠選出一位中央意圖與香港民意高度契合,德才兼備且善於履職擔當的行政長官,把握好「一國」之下的「兩制」之道,凝聚起香港社會的信心和力量,帶領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近年來,經歷「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的重創,香港社會經濟停滯、民生受損,不少民眾手停口停,千家萬戶都有切膚之痛。加上歷屆政府在化解深層次矛盾上決心不夠、力度不足、進展不大,民生領域留下許多「欠帳」。住房難已成「香港之痛」,住在「㓥房」和「籠屋」的底層民眾仍有20多萬;就業難也是頑疾,許多務工人員長期處於失業和半失業狀態,連基本營生都難以自持。
這些問題,在社會沒有撕裂對抗、行政與立法沒有糾纏內耗的情況下,其實是可以通過特區政府的努力得到逐步解決的。但香港過去的幾年,在巨大的內耗之中,蹉跎了時光、浪費了機遇。
當前,新選制之下行政和立法的關係得到切實改善。種種現象表面,只要社會不再撕裂對抗,下屆特首任職期間將是回歸以來真正有條件把「行政主導」落到實處的時期,下屆特首的權責也將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再次明確了香港發展新定位,進入到「一國兩制」下半場的香港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在筆者看來,香港亟需借助當下穩定的社會發展時機,把過去幾年錯失的發展機遇再次爭取回來。
李家超是下任特首的最合適人選
由於過去兩年多受「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重創,在筆者看來,元氣大傷的香港當下能夠抓住的發展機遇主要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而發展的前提是穩定,對於香港社會而言,迫切需要一位元兼具果敢見識、管治決心以及領導才能的人選,來穩住香港的發展大局。
李家超恰恰具備了這樣的精神特質。他出身警隊,長期主理社會治安事務,熟悉特區政府運作,勝選之後不需要長時間學習和磨合;任職保安局長和政務司長期間,在推動落實香港國安法、實現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方面作出重要貢獻,體現出了堅強的領導意志和對中央的絕對忠誠,如果勝任下任特首,料可切實擔負起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第一責任人的重任。
此外,李家超與香港不同政治派系和利益集團均無瓜葛,沒有歷史包袱,既能夠團結各方愛國力量,又可以義無反顧地推行改革,衝破制約香港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的藩籬。
因此,以現時局勢以及日後香港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或將面對的各種挑戰來看,李家超是出任下任行政長官的最合適人選。
陳武 太平紳士 JP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