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德總理亞洲行首訪日本 專家:意味西方的中俄策略有重大轉變

2022-05-01 13:32

德國總理朔爾茨上月底一連兩日訪問日本,是他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並且打破前任總理默克爾亞洲首訪中國的外交慣例。對於選擇先到日本而非到德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朔爾茨回應指,絕非巧合,日本將接替德國擔任七大工業國輪值主席國,德國將尋求和日本並肩同行,又不點名稱,無論歐洲抑或印太地區,都要避免以武力改變現狀。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劉和平認為,朔爾茨首訪日本,除了協調立場共同應對俄羅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德國與日本都是二戰的發起國以及戰敗國,同時在二戰之後也都在美國的要求下走上了一條相對和平主義的道路。他補充指,德國二戰後,尤其在冷戰後,一心一意地埋頭苦幹改善國內經濟,較少注國際政治與意識形態鬥爭,但俄烏衝突徹底改變德國的態度,既僅一反常態地供了大量具有殺傷性的武器,而且開始準備擴軍備戰,這就跟一直在蠢蠢欲動,實現所謂國家正常化的日本一拍即合了。

劉和平又引述朔爾茨早前在《世界報》撰文,堅信所謂民主國家必須號召所有民主國家團結起來,是發出要在意識形態上向美國歸隊的信號。於是,這次訪日期間朔爾茨揚言,要參與印太戰略,並介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東海與南海主權爭議,就是向美國遞交的一張投名狀。因此,他認為,朔爾茨這次日本行,向世界發出了德國要放棄和平主義路線的強烈信號。

除朔爾茨之外,劉和平也留意到英國外相卓慧思亦呼籲北約介入印太事務甚至為台灣提供安全保障,再加上此前美方與歐盟多次在公開場合把中國與俄羅斯歸入到同一陣營,甚至無端指責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軍事援助,相信內裡蘊含著一個巨大陽謀,就是把中國與俄羅斯強行捆綁在一起,甚至為此不惜刻意通過栽贓陷害與無端挑釁的方式,也要把中國逼到俄羅斯一邊。如此一來,他們就將實現像冷戰時期那樣把整個地球一分為二的目的,其中中俄為一邊,整個西方世界極其追隨者為另外一個陣營,從而把中俄尤其是中國重新隔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之外,阻止中國融入國際社會。

劉和平認為,這種現象也意味著,俄烏衝突爆發之後,西方的中俄策略已經發生重大的轉變,此前是生怕中俄抱團聯手,想方設法離間中俄關系,甚至要聯合俄羅斯來共同對付中國,現在則是唯恐中俄不聯手。他解釋指,西方世界之所以敢於這樣做,顯然是因為本來一盤散沙西方世界在俄烏衝突期間重新團結,冷戰思維突然高漲,而且認為深陷烏克蘭戰場的俄羅斯會輸掉戰爭,甚至被拖垮。

面對全新的國際形勢,中方不僅要保持清醒的認識,識破西方世界的陽謀,還要採取實際行動,證明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社會的決心堅定不移。

被問到德國提供重型武器和準備下定決心中斷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劉和平就形容,這些買賣是虧本的,的確讓人看不懂,而且所有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國家都不約而同的做出同樣的決定,只不過在這些國家中,德國是犧牲最大的。

然而,他相信,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買賣沒人做,雖然美歐等國不惜血本援助烏克蘭與制裁俄羅斯,看似包虧不賺,但事實上虧的是眼前與現實的經濟利益,賺的是更大與更長遠的安全利益與國家戰略利益。簡單而言,表面上看來,似乎美歐是虧了,但實際上,他們賺大發了。

劉和平認為,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美歐一直視俄羅斯為安全上的重大隱患與威脅。美歐認為,對比自己國家變成焦土、子弟兵生靈塗炭的代價相比,它們也僅忍受高昂的油氣資源,以至提供一些不太先進的武器,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微不足道,所以今次能借用烏克蘭解決俄羅斯問題,是打敗俄羅斯的千載難逢機會。

除此之外,一旦烏克蘭能打贏戰爭並徹底拖垮俄羅斯,美歐的收益是金錢遠遠無法衡量的,既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會徹底廢除俄羅斯的核武器,以及清除俄羅斯在聯合國的影響力,而且一些俄羅斯周邊的國家還有可能迎來奪回一些在歷史上曾經屬於他們的土地的機會,比如波蘭想收回加里寧格勒,日本想收回北方四島。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次俄烏衝突實際上並不是美歐在幫助烏克蘭,而是烏克蘭在幫助美歐。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俄烏衝突一次性解決俄羅斯問題,就成為了西方世界的共識。所以我們看到,四十多個西方國家及其追隨者的國防部長,才會決定每月開一次會,以討論如何幫助烏克蘭打贏這場戰爭以及為烏克蘭提供他們需要的軍事裝備。

劉和平指,美國防長奧斯汀公然揚言,要利用這場戰爭徹底解除俄羅斯的武裝,讓其以後再也無力發動類似的戰爭,也就是說,整個西方世界已經將這場俄烏衝突當成了自己的戰爭在打,並且下定了必須要打贏的決心。他認為,這才是俄羅斯所要面對的真正威脅。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