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老布殊派密使訪華的故事

2022-05-12 08:05

有人問,如果將香港政局和和中美關係掛鈎,是否過分誇張?我的回應是絕不誇張。香港和台灣就是美國進攻中國的兩個政治前沿。

美國國務院於5月5日更新了國務院的網站,修改了「美台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刪除了此前在內表述的「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刪除這些內容,明顯違背了此前美國就台灣問題作出的鄭重承諾。就這個舉動,可以簡單總結為:

1. 美國說一套做一套。在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中,美國總統拜登多次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來重申: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現實上是在美國國務院如此重要的網站上,竟然公然刪除「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些重大表述。這是典型的借台灣問題直接衝擊國家的行動。

2. 對內對外謀取政治利益。美國此舉的短期目的是支持台獨勢力,並迎合美國國內反華聲音的訴求。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沒有出兵援助烏克蘭,令到台灣獨派非常驚恐,他們高呼「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國洗不清在阿富汗撤軍和在烏克蘭不出兵的自私考慮,唯有不斷搞小動作,在台灣問題上加碼向國家施壓。

對內方面,美國面對8.5%的高通脹率,聯儲局加息,令到美股大跌。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將會撤銷對中國產品額外加徵的進口關稅以舒緩通脹。美國因為自身的經濟問題,被逼在關稅問題上主動向中國讓步,唯有在台灣問題上加壓,以此突顯維持反華的立場。

3. 中美關係基本質變。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今年剛好50週年。當時美國採用的是「聯中制蘇」的策略,希望拉攏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對抗一直與美國爭霸的另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蘇聯。按意識形態,美國當時應該同時反蘇反中。不過,美國政治就是如此現實,講求實質利益,意識形態只是一個幌子,因此,美國與中國和解,並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隨同尼克遜訪華的美國官員事後分析,中國的外交戰略清晰,核心利益就是維護國家主權,特別是台灣問題上,促進兩岸統一是中國的關鍵利益。只要能夠在這問題上面對華讓步,其他的問題都可以商量。所以中美建交的前提,就是要將以「中華民國」身份參與聯合國的台當局踢出聯合國。

50年來,美國政圈深明中國的核心利益就是兩岸統一,如今美國國務院公然剔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些內容,就是在中國最核心的利益上,玩一些小動作,挑戰中國。不能以美國只是玩玩政治來解釋,玩政治可以找很多其他事情來玩。此事說明了一個水晶那樣清楚的事實,就是中美關係已經出現質變。

在美國眼中,今日的中國等於當日的蘇聯,美國認定中國要與她爭霸,所以就要全面打壓、甚至顛覆中國。而美國公然吹噓她是所謂的世界民主燈塔,要和「極權」的中國鬥爭這些意識形態說辭,說穿了一文不值。1979年中美建交已是美國實利外交的集中體現,還有另一件歷史事件,也是上佳明證。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中國與西方國家一度決裂。當時雖然東歐巨變,但蘇聯尚未解體,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意識到美中關係要穩定,便派出密使訪華。華盛頓大學收藏著一份國務院的解密文件顯示,1989年6月底,中國局面一穩定下來,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和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就秘密訪華,會見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這兩個密使轉述老布殊說,美中關係對雙方都有全球戰略利益,留美後歸國的海歸學生亦有助促進中國科技與經濟,布殊總統保證竭力維繫兩國關係,抵住國會與民眾壓力,希望中方體諒並以大局為重,讓兩國長遠關係繼續健康發展。1989的12月,老布殊又再派出斯考克羅夫特到中國,會見了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和總理李鵬。

結論是美國在國家的利益之前,特別是在與蘇聯爭覇的時候,美國總統會將意識形態放在一邊,將美國的反對民意放在一邊,即使中國經歷了「六四」這樣大的事件,美國也要與中國修好。

30年河東,30年河西,當日的朋友,今日可以反目。30多年前美國總統可以頂住國會和民眾的壓力,和中國修好。30多年後美國總統卻會挑動國會和民眾,仇視中國,把莫須有的「新疆種族滅絕」罪名,加到中國頭上。美國已認定要和中國全面對抗。在這個前提之下,香港作為中美鬥爭的前沿,未來總有劇烈交鋒,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