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政改是香港政治動亂之源

2022-06-01 08:25

候任特首李家超上京,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習主席在見面時談到香港政制問題,值得關注。

習主席說,去年以來在新選舉制度下,香港先後舉行選舉委員會選舉、第七届立法會選舉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都取得了成功。實踐證明新選舉制度對於落實愛國者治港,保障香港市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推動形成社會各階層各界別齊心協力建設香港的良好局面,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一套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香港實際和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

習主席的說話,最值得注意是「長期堅持」四個字。這又衍生出一個問題:香港是否還會進行反對派期望的政制改革,實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雙普選呢?

從西方政治學理論角度,政制由專制制度逐步發展成為西方民主制度,過程中的最大特點是增加了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而西方式民主制度是由西歐、特別是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發展出來的。這些國家原來都實行君主制,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國王欽點的貴族或神學士,是和國王分享權力的階層,協助他執政。但隨著技術革命、經濟發展,令生產力釋放出來,社會上逐漸產生了一批掌握了新技術和財富的資產階級。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時期,大批製造商、建築商等大資產階級興起,部份人甚至獲得貴族頭銜,他們意識到政治權利的重要性,想參政來為商業利益保駕護航。在此之後英國出現了議會改革,用以滿足資產階級的參政需求。

當年西方發展民主體制的特色,是新興階層興起,要求分享權力,若不能滿足就會帶來劇烈的衝突。而增加政治參與分享權力,就可以減少矛盾,令體制重獲平衡。

不過,理論歸理論,現實世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情況並不一樣。最關鍵的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外部勢力,特別是世界的霸權,往往會覬覦別國的資源,從寶貴的石油和礦物,到關鍵的貿易戰略位置,甚至是可以作為攻擊對手的跳板,她們會煽動敵國的民族分裂,去瓦解對方。有外部勢力干預的情況下,發展民主制度,擴大政治參與,分享權力,是否可以令到一個地方的政治重獲平衡,就成為很大疑問。現實上,有很多國家或者地區,都會見到一路發展民主,一路帶來永恆的衝突。

香港搞政改,恰恰就是這種負面的例子,一打開了政改的潘多拉寶盒,精靈飛了出來,就不能再把盒子蓋上。

二○一○年曾蔭權第二次搞政改成功,將立法會議席由原來的六十席增加到七十席,包括五個直選議席和五個「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實際等如大區直選的議席。不過,政改成功不但沒有帶來穩定,還帶來更多的動盪,包括:

一、激進反對派的冒起,他們見到有更多的參與空間,就積極從政,攻擊傳統泛民,搶奪其議席;

二、年輕的獨派/本土派誕生。激進的泛民基於自己的政治利益,暗中大力鼓吹港獨思潮,將充滿理想的青年人,幻化成為獨派。這個激進化的過程,既滋潤了他們的支持者的沃土,亦進一步迫使傳統泛民讓步,不敢反對激進政治。

這就是香港全面政治化全面激進化的一個主要來源。

三、搞出無盡的街頭運動。每次政改完成之後,反對派不斷地催迫政府,甚至以街頭暴力,迫政府在下一次的政改,完全接受他們的建議。二○一四年的佔中,就是這樣產生。當年即使阿爺同意按《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以提名委員會提名」後普選產生特首,他們就要廢除提名委員會,實現所謂的「真普選」。這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直至一個西方接受政客當上特首寶座。

阿爺早已看透了這種局面,所以習主席也不妨打開口牌,告訴大家,香港完善了的選舉制度,會長期維持下去了。

全文刊《頭條日報》專欄「巴士的點評」盧永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