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美台軍售發生質變 國際專家:中國必須警惕

2022-06-26 13:48

美台早前舉行「高層軍事安全及戰略對話」,即「蒙特雷會談」,有外媒報道稱,美國對台軍售是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滕建群指出,「蒙特雷會談」近年來已演變為美國政府和蔡英文當局相互勾連的一種渠道,美國以「會談」為名向民進黨當局收取保護費。同時,美國對台軍售事實上已有了質的變化,由過去所謂的「防禦」轉向現在的「攻防兼備」,中國必須警惕美台之間的這種勾結。

滕建群表示,蒙特雷會談,最初以學術交流形式展開,學術代表團之間探討防務安全問題,目前已演化為美台半官方性質的軍事合作平台,美方出席會議的官員來自國防部和國務院,探討的內容包括地區形勢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逼著台當局買武器,以這種形式收保護費。因此,「蒙特雷會談」最主要的議題是軍售,特別是導彈轉讓,其次是軍事交流。

而事實上,蔡英文當局提出一些武器方面的需求,例如能夠打到大陸目標的「魚叉」反艦導彈系統和軟件升級項目。美方則難以直接派遣美軍,所以希望希望加大對台導彈的供應,在所謂「第一島鏈」形成「攻防兼備導彈體系」。

面對美國「硬塞」,蔡英文當局也不反對,例如,位於台灣東南角的九鵬空軍基地起了一些變化:山頭被抹平,正在擴建基礎設施。可見蔡英文當局正為強化島內「攻防兼備導彈體系」作相關準備。

除此之外,美台軍事交流也是雙方討論的重點,例如美國特種兵曾在島內進行特種作戰演習,「部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的台空軍F-16戰鬥機的轉場頻率也有所提高。

滕建群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已經有了質的變化,由過去所謂的「防禦」轉向了現在的「攻防兼備」。

首先是美售台武器的數量提高了,其次是質量也逐漸放開限制。之前美售台武器常常推銷一些破爛東西,賺取保護費,但如今從售武類別上看,不僅有接替F-16A的F-16V戰機,還有「響尾蛇」導彈。後者經過改裝,不但可以空中格鬥,還可以對艦、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儘管台灣方面的導彈規格不大,但對水面艦艇構成嚴峻威脅。

從防禦角度來看,蔡英文當局計劃由2023開始,購買108輛M1A2T主戰坦克。雖然是美國陸軍現役坦克,但對台灣島內崇山峻嶺和水網稻田的地形沒有太大用處,例如島內目前的40噸級坦克、裝甲車時常發生過不了橋、翻到溝裡等事故。

被問到台灣為何仍購買,滕建群解釋稱,這實際上是美軍在預置武器裝備,一旦有需要,就能夠迅速調走,滿足美國在地區衝突中的需求。同時,美軍還在著力升級台軍武器系統的軟件能力。現時台軍的數據鏈、指揮控制系統基本上與美軍相通,台灣島西北部樂山雷達基地設有美國「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探測距離可達2500公里以上,冷戰期間美國專門用於對付蘇聯的彈道導彈,如今則用來監視中國大陸。

對於美國搞「切香腸」的小動作,滕建群稱,體現在數個方面:

從立法方面來說,美國此前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允許國會議員和一些政客竄訪台灣,還有很多法案已在國會通過尚在等待政府批準,台灣問題已經成了美國和中國搞所謂「戰略競爭」的堡壘。

從行政方面來說,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及國務卿布林肯口頭上多次重申堅持一中原則,但實際上卻說一套做一套,完全違背了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做出的承諾。特別是拜登上台後,美軍艦機幾乎每月都要穿行台灣海峽,這些挑釁行為對於台海局勢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自美國政府提出「印太戰略」後,美國軍方始終衝在最前,力圖炮製各種噱頭,讓美國這個「軍工複合體」的各個利益單位——美國防部、國會、軍工企業、科研單位等,都能名正言順地收割納稅人的錢包。

同時,美軍在台灣地區周邊海域的軍事演習頻率不斷增加,規模、針對性都超過以往。比如盯著我們的航母戰鬥群搞「航母對抗」演習,或者拉著盟友搞聯合軍演。

拜登訪日時的表態不是口誤,而是在向外界,特別是向日本政府和蔡英文當局釋放一個信號,即美國「有介入台灣問題的能力和準備」。目的就是阻撓中國實現統一,企圖搞「以台制華」,保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動權。

但美國也明白,話不能說的太露骨,因此當前對台政策仍希望保持「模糊狀態」,但這個「模糊政策」和當初的內涵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那中國近期的表態有何特點?

滕建群強調,沒有國家統一,難談民族復興,但何時實現統一,不是美國說了算,而是中國說了算。中方根據形勢來判斷,根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既定計劃穩步推進,絕不會被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帶節奏。

當前形勢下,中方的表態已比之前更加明確、清晰,即有能力、有決心實現國家統一。在前不久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講得非常清楚:和平統一是中國人民最大的願望,中方願付出最大的努力,但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中方會不惜一戰、不惜代價。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