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歐洲正在自殺中

2022-07-28 08:10

政治需要領袖,默克爾離任德國總理之後,歐盟缺乏魅力領袖,可以帶領歐洲走出困境。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又一批只懂討好民眾的「傻白甜」政客,他們靠誇張的宣傳取得支持,行事完全脫離實際,在這場俄烏衝突中,表露無遺。

 

美國一直想拆散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想歐洲停止購買便宜的俄羅斯天然氣,轉買美國貴價頁岩氣。對美國來說,俄烏戰爭造就了一個重大的機遇,切斷了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將歐盟重新納入美國的陣營,對抗俄羅斯之餘,還可以包圍中國。一大批歐洲的政客,在美國的宣傳下,傻傻的排着隊上賊船。

 

 

最近,俄羅斯和西方世界又因為「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的維修,發生衝突。「北溪一號」管道的一部主要的渦輪機送了去加拿大的西門子的工廠維修,被加拿大以制裁的理由扣押,俄羅斯就將「北溪一號」管道完全關閉。歐盟害怕俄羅斯今後會完全斷氣,加拿大馬上跪低,將渦輪機轉交德國送回俄羅斯。其後俄羅斯恢復「北溪一號」管道天然氣的原來供應量的百分之四十。

 

德國外長貝爾柏克在七月二十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聲言「沒有人可以勒索德國」,她狠批俄羅斯以西方軍援為由,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又話和荷蘭會交付大量武器給烏克蘭。

俄羅斯馬上作出回應,總統普京以「北溪一號」管道另一台渦輪機快要維修為由,將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需量再減半,由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再降低至百分之二十。

歐盟自然叫苦連天,歐盟各國原本正在商討未來七月將減少天然氣用量一成半,以應對俄羅斯可能的斷氣,各國吵鬧不休。當俄羅斯表示會將「北溪一號」管道的供氣量再減半後,歐盟便馬上停止吵鬧,達成減一成半天然氣用量的協議。

但千萬不要以為歐盟已經找到解決缺氣的辦法,其實這只是災難的開始。以德國為例,她與法國最大的不同是,法國大量使用核電,而德國要棄核,主要使用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如今天然氣價格大漲,民用天然氣的費用,預計在未來一年可能是現時的三倍,假如德國民眾現時每年付一千五百歐羅天然氣費,就變成四千五百歐羅。

天然氣價狂升,對歐洲工業更是致命的打擊。就在俄羅斯聲言會再將「北溪一號」管道的輸氣量減半當天(七月二十五日),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TTF天然氣基準價格大漲百分之十二,每兆瓦時報一百七十九歐羅,較今年初上升百分之一百五十,較去年同期更係飆升了七倍。

歐洲工業聯合會主席法希米警告,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削減,可能會導致德國大範圍的工業崩潰。他說:天然氣的瓶頸,將會令到很多行業面臨永久性潰敗,包括鋁、玻璃、化工等。化工業是德國第三大工業部門,僅次於汽車製造和機械製造部門。

有化工行業的朋友告訴我,他代理的德國化工大廠的產品,很多化工廠已經停產。原因是成本太高,開工一天蝕一天,停工更划算。

德國的化工業巨頭巴斯夫集團(BAFF)已多次警告,如果天然氣供應量低於最大需求的百分之五十,巴斯夫集團就可能要減縮、甚至完全關閉其位於德國的路德維希港的基地。

簡而言之,德國政客不斷地做針對俄羅斯的決定,令到能源價格飛升,首先是令到當地的重要工業行業崩潰,繼而令到普羅市民的天然氣費用飛漲,德國經濟衰退,搞到連中產人士也要去柏林救濟中心排隊拿免費食物,國家逐步陷入災難之中。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一、民眾思考政治問題,很多時都很理想化。當換上一個民粹領袖的時候,就會將民眾理想化的政治思想再放大十倍,做出種種災難性的決策。雖然人人都見到災難來臨,但基於不同、甚至矛盾的訴求,意見莫衷一是。既支持制裁俄羅斯,但又忍受不了飛升的能源價格,就在吵鬧聲中滑向災難;二、不要以為在歐洲發生的事情和香港無關。歐洲經濟陷入大面積的衰退,固然與歐洲做生意的人會大受影響,到歐洲投資、移民去歐洲的人,都要準備渡過漫長的嚴冬。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大家都要面對嚴酷的冬季,特別歐洲的冬天會很冷。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