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9宗錯駁污水渠至維港創5年新高
2019-05-22 22:09
署理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去年錯誤接駁污水渠至維港的個案創5年新高至99宗;當中油尖旺區最多有15宗其次是九龍城區,有15宗;整體個案較2017年53宗增加87%。
謝展寰表示,2018年維港水質管制區的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高達97%,創5年新高。過去五年,環保署在維港發現348宗污水渠錯駁個案,當中267宗、約77%已修正,餘下的81宗現正處理中。在348宗錯駁個案中、約8成,即267宗個案經警告或勸喻後得到糾正。
在過去5年,在屋宇署跟進全港的私人樓宇渠管接駁錯誤或污染雨水渠管的個案中,共有27宗個案是在業主接到法定修葺或清拆令後獲糾正,而截至2018年有51宗個案仍未獲糾正,但同期間沒有由政府承建商進行糾正工程的個案。屋宇署會繼續跟進餘下的個案,敦促或命令有關業主履行自身責任糾正渠管接駁錯誤問題,就命令未獲遵從的個案,屋宇署會按情況採取相應執法行動,包括考慮根據《建築物條例》提出檢控。
環保署為進一步改善維港沿岸水質及整體環境的顧問研究已大致完成,顧問將於本年內提交整項研究的報告書。現時政府已就研究的結果和建議方向逐步推行及提早落實一些措施,加快改善維港沿岸水質。
另外就梁美芬接獲市民投訴,紅磡海濱花園一帶的海水散發臭味,謝展寰表示,研究團隊建議在紅磡建灣街箱形雨水渠近岸設置新型旱季截流器。環保署與渠務署現正計劃於今年內把此項目納入工務工程計劃,以推展進一步的工程研究。整個項目由規劃到建成預期需時約七至八年,初步估計所需費用約為數億元。除了興建旱季截流器外,渠務署亦正在建灣街箱形雨水渠出口試驗使用水凝膠減少渠道氣味。
政府亦逐步在其他維港沿岸地區(例如灣仔東及銅鑼灣避風塘)籌劃類似的旱季截流器,預計工程所需時間及費用與建灣街新型旱季截流器相若。政府會繼續執法和落實在維港沿岸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工程項目,以改善近岸環境和氣味問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