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百年涼茶店歲晚結業三代人獨沽廿四味 告別春園街 鄰里回味苦甘情懷
2020-01-17 10:54
一張祖傳秘方,盛載一門三代的盼望,也見證灣仔百年變遷。屹立灣仔春園街逾百年的「楊春雷特效涼茶」,由中醫楊泗海創立,逾世紀以來均「獨沽一味」,只售獨門秘方的廿四味涼茶,為歷代街坊清熱解毒,但該老店將於今年歲晚結業,為百年歷程畫上句號。第三代傳人楊文佳慨歎,結業雖然可惜,但去意已決,「這是艱難的決定,但不捨不捨還須捨。」
踏入百年老店「楊春雷」,低頭看見鋪滿綠色紙皮石的地面,抬頭發現一道米黃色木門,清晰分隔前鋪後居,恍如定格在上世紀初。五十七歲店東楊文佳奉上獨門秘製廿四味後,娓娓道出涼茶店如煙往事,還有歷年不變的涼茶味、人情味。
時光倒流清朝末年,楊文佳說任職中醫的祖父楊泗海為逃避戰亂,舉家從內地南下香港,在灣仔春園街定居及行醫,又不時贈醫施藥,當刻發覺香港潮濕天氣,造成較重瘴氣,容易導致濕毒及感冒,但草根階層因難以承擔醫藥費用,通常感冒初起會喝涼茶調解,於是憑藉多年行醫經驗研製廿四味秘方,民國初年(一九一二至一九一四年之間)開設「楊春雷特效涼茶」。
祖父中醫秘方 熬四小時
獨沽一味涼茶,屹立一百零六年,箇中要訣除了功效,還有一份為客人着想的體貼。楊笑說,楊家廿四味成分包括二十多種草藥,每天須於清晨五時開始準備,溫火煎熬四小時而成,入口雖然苦澀,但隨後甘甜,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喉嚨不適及傷風感冒等輕微熱性病,為求保持最佳功效,他會分別將熱和冷的涼茶倒入兩個大壺,隨後混合為微熱涼茶饗客。
涼茶味道歷年不變,但人面已全非,楊憶述上世紀六十年代孩童歲月,春園街「愈夜愈開心」,因為每到傍晚時分,路上會擺滿販賣日用品、衣物等的地攤,也有跌打師傅替人療傷,武林高手賣武娛客,更少不了炒蜆、羊雜粥等美食檔,不少街坊因家中沒有電風扇,也紛紛到街上乘涼,閒聊家常聯絡感情,「直至半夜也不想離去。」
彼此關懷、互相幫助的鄰里情,讓楊文佳感受至深,但他說及至一九七二年,發展商收購店鋪進行重建,父親楊橞楠被逼將涼茶店轉移至附近排檔經營,待兩年後重回同一鋪位,發現鄰里四散,人面全非,政府也嚴禁小販在該街道擺賣,「開始變成現在這樣,車來車往、人來人往,卻少了情懷。」
大銅壺交故事館保存
踏入九十年代,已完成學業的楊文佳離開涼茶店,從事維修文儀器材工作,待九三年父親離世後,涼茶店暫由母親打理,四年後因不忍對方辛勞,決定辭工接手店鋪。他坦言,起初不習慣賣涼茶,「感覺無所事事」,幸後來與客人增加了交流,又學懂觀察四周景觀和人生百態,此後工作十分愉快,其間更經歷了不少難忘事件,例如當時雨季經常水浸,有水果店被淹浸後,「西瓜隨水飄來」,直至一七年跑馬地地下蓄洪池啟用後,如此「奇境」已不復再。
百年老店屹立灣仔至今,廿四味始終如一,近年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光顧,更成為社區文化導賞團參觀地點之一,讓楊倍感愜意,但近期突然因為私人理由,決定在農曆新年前結業。他表示,結業日期視乎店內藥材存貨而定,「最遲年三十晚,但有可能提早」,屆時會將店內盛載涼茶的兩個大銅壺,交由香港故事館(藍屋)保存,而寫上寶號的雲石招牌,將送予親戚收藏。
街坊道別 苦茶喝出人情味
歷時三小時訪問期間,不時有街坊前來表達不捨之情,楊與眾人道別之際,總會祝福對方身體健康。他透露,不少客人是需要服藥的長期病患者,需要依靠涼茶調解身體燥熱,「希望他們以後能找到適合個人體質的涼茶!」
雖然難捨難離,但楊表示心意已決,強調「昨日的新,是現時的舊;現時的新,是明日的舊」:「最重要是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灣仔昔日小漁村 老字號食肆林立
昔日灣仔是一個小漁村,二十世紀初經歷不斷發展和多次填海工程後,逐漸發展為現時的面貌,區內食肆也隨着人口增加而湧現街頭,但近年因當局政策和飲食文化轉變,「走鬼檔」、大牌檔及傳統酒樓已日益罕見,老字號涼茶鋪亦買少見少。
港英政府於二十世紀初,開始在灣仔進行連番大型填海工程,海岸綫由原來的皇后大道東,先後延伸至軒尼詩道及告士打道,最終擴展至現時會議展覽中心一帶,逾百年來也因人口不斷增加,飲食業異常蓬勃,俗稱「走鬼檔」的流動熟食小販、大牌檔、涼茶鋪湧現街頭,莊士敦道一帶也遍布高檔的茶樓,包括全港最早有泠氣的「龍門大酒樓」,以及全港第一家海鮮酒家「新亞養魚酒家」,可惜均不敵時代衝擊黯然結業。
如今灣仔店鋪林立,美食眾多,各國美食、新派菜式百花齊放,但能生存至今的老字號,已經所餘無幾,尚存老店包括位於星街、開業六十六年的「德如茶餐廳」大牌檔,開業四十三年、位於皇后大道東的「快樂餅店」,以及位於軒尼斯道、開業逾百年的素食餐廳「東方小祇園」,還有開業六十多年、位於春園街的「金鳳茶餐廳」。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記者:林家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