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水塘石橋、東華義莊、油麻地天后廟列古蹟
2020-05-22 13:36
政府今日宣布,將位於薄扶林水塘內的石橋、大口環道的東華義莊,和油麻地的天后古廟及其鄰接建築物列為法定古蹟。3項古蹟的詳細資料已上載發展局文物保育網頁(www.heritage.gov.hk)。
薄扶林水塘內石橋 |
薄扶林水塘是香港首個公共水塘,於1860年建造,至1863年年底開始供水。水塘於1866至1877年間進行多次擴建。在1880年代興建大潭水塘前,薄扶林水塘是唯一供應食水給中西區的水塘。 而石橋是薄扶林水塘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構築物之一,位於薄扶林水塘東端,上方為薄扶林水塘道,整條道路沿水塘北面行走。石橋橫跨鄰近山坡其中一條支流的入口。石橋由花崗石築砌而成,並築有典雅的半圓形拱道,以及帶網狀紋飾和整齊斜削圍邊的花崗石蓋頂石。 這座石橋與另外4條位於薄扶林水塘道並已於2009年列為法定古蹟的石橋,不但為水塘其他水務設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連接,亦為維修保養及遊人提供所需的通道。 |
東華義莊 |
東華義莊於1899年建立,首批建築物於1900年落成。東華義莊前身相信是位於堅尼地城牛房附近的義莊,由上環文武廟於1875年出資建成。義莊後來交由東華醫院管理。1899年,政府批出大口環一幅土地重建義莊,正式命名為「東華義莊」。它是香港唯一仍然維持原有用途,作為暫存棺柩及骨殖的地方,亦見證東華三院在19至20世紀對全球華人慈善網絡的貢獻。 東華義莊在大口環屹立超過一個世紀,現時設有兩個大堂、72間莊房、牌坊、涼亭及花園等,分別建於不同時期。雖然義莊是為慈善用途而建,設計大致上以經濟實用為原則,但也可從部分建築物中找到裝飾元素。此外,由於義莊內的建築物於不同時期興建和修復,故反映出不同的建築風格,包括中國傳統民間建築、現代西式建築元素,以及糅合兩者的混合建築等。 |
油麻地天后古廟 |
位於油麻地的天后古廟及其鄰接建築物兼具祭祀、仲裁及教學等多種功能,對九龍區歷史意義重大。天后古廟由水陸居民興建,不但是當地社區重要的宗教場所,亦是當區集體文化身分的印記。天后古廟及其鄰接建築物是九龍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天后廟建築群,亦見證油麻地地貌及文化的變遷。 天后古廟是在該址首座建成的建築物,取代原先大概於1865年由當地居民興建的天后古廟。廟宇於1876年遷往現址,並於1878年建成。其他4座毗鄰廟宇的建築物,即公所、福德祠及兩所書院,其後於1894年至1920年間分階段落成。 在5座建築物中,以天后古廟規模最大,裝潢最巧究。古廟正面飾有前簷廊,而簷廊兩邊各有一個鼓台。廟宇屬兩進三開間清代民間建築,兩進之間設有天井。鼓台的花崗石柱底座雕工精細。前進的正脊飾有造工精巧、歷史悠久的石灣陶塑。 |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