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研訊】醫生稱周梓樂送院時死亡率逾8成半 估計曾受非常大外力撞擊
2020-12-17 12:38
科大生周梓樂死因研訊踏入第20天,死因庭今傳召伊利沙白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醫生根據國際數據估計,周梓樂送院時的情況死亡機會超過8成半,變成植物人或永久深度昏迷的機會高達9成,即使他早10分鐘送抵醫院,情況都不會差太遠。他又指,根據周的情況,不能判斷他墮樓前是否清醒。
庭上讀出麥凱鈞醫生的醫事報告,周梓樂於11月4日凌晨約2時送抵伊利沙白醫院,當時他昏迷指數3分,右眼瞳孔5毫米、左眼瞳孔2毫米,雙眼對光沒有反應。他的右眼出現「浣熊眼」、右耳鼓積血、頭皮及四肢沒有受傷,並套上了頸套。
周於2時37分接受全身電腦掃描,顯示他頭腦創傷嚴重,出現廣泛髗底骨折、廣泛腦水腫,兩邊腦廣泛出血、高臚內壓、腦溝消失、腦疝,及右肺尖氣胸、右邊盆骨額骨骨折等,肋骨及四肢側沒有骨折。麥指出,周於約3時送返急救房,先處理氣胸及施用麻醉藥,準備施行開腦手術。
根據麥凱鈞的醫事報告,周於凌晨4時接受右邊頭骨切除手術,為腦部減壓。翌日早上8時送往深切治療,他的昏迷指數在術後沒有變化,瞳孔由對光無反應變為反遲緩,並出現凝血性功能障礙。近下午12時,周再接受腦部電腦掃描,發現他左腦頂葉及中腦出現新近出血性創傷。麥醫生解釋,這是頭部嚴重創傷的可預期情況。
同日下午3時,由於周仍有嚴重腦水腫及新近出血,醫生採取「最猛烈的方式」為周施行第二次手術,將左邊頭體切除及放入引流管,監察髗內壓,並施行盆骨接縫手術。當時他的兩邊瞳孔擴張至6毫米及3毫米,以及出現腦幹血腫。手術完成後,他的髗內壓仍高達60毫米汞柱(22以下為適合範圍)。
周於術後接受第三次電腦掃描,發現他瞳孔對光沒有反應、出現廣泛腦水腫及腦幹受擠壓。醫生曾施用4種高劑量麻醉藥,但情況沒有改善。翌日傍晚,周的情況再度惡化,大腦功能嚴重受損。至8日早上約6時半出現心臟停頓,醫生施行心肺復蘇,惟至8時9分宣告死亡。
麥醫生在研訊主任查問下續指,雖然一般而言,頭部創傷是「越早到醫院越好」,但周的情況即使較早送院,其電腦掃描及臨床檢查結果不會相差太遠,「死亡率都係一樣」。
麥醫生估計,周受到非常大的外力撞擊導致創傷,令堅硬的臚底顳骨岩部亦出現骨折,但不能確定傷勢是一次或多次造成。他在陪審員查問下又補充,由於頭球是球體,故墮地後有機會反彈做成多次撞擊。另外,由於估計他墮地時間少於一秒,身體或未必有足夠時間作出保護。
研訊主任又問到,根據現場影片及早前證人證供,周梓樂被發現墮樓後,手腳仍能「𨅝吓𨅝吓」及發出聲音,能否有助判斷他當時的精神狀況?麥醫生則認為情況「都係嚴重」,因為當時他承受極大痛楚,但作出的反應遲緩。
法庭記者:張旭珊
建立時間12:13
更新時間12:38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