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伴讀犬成效 提升學生同理心

2021-06-18 07:10

缺少右前肢的唐狗「的士黃」,在約七年前被收養,受訓為陪伴小學生閱讀故事的伴讀犬,廣受學生歡迎。
缺少右前肢的唐狗「的士黃」,在約七年前被收養,受訓為陪伴小學生閱讀故事的伴讀犬,廣受學生歡迎。

身體有缺陷的犬隻,在初小圖書課擔任伴讀犬,成為學生的「書友」之餘,也提倡生命教育。香港大學團隊通過「童狗有話兒」計畫,把伴讀犬引進十一所小學,初步研究發現有助提升學生的同理心、降低焦慮情緒,更讓學童明白即使有缺陷,都能貢獻社會。團隊希望日後可以將計畫推展至全港小學,令更多學生受惠。 記者 鄧佾文

「栢文儲起部分零用錢,買了『淡定』最愛的小食,讓牠開心了一個下午」,數名初小學生講故事的聲音始起彼落的同時,伴讀犬「的士黃」安靜地坐在地上四處張望,似是聽得津津樂道。

名為「童狗有話兒」計畫,共引進十一所學校、為一千二百名小二至小三學生,提供每個學期六節的課程,每堂課會帶領三、四隻伴讀犬到學校。

港大團隊期間以聚焦小組及縱向個案研究方式,與參與的學童、師長訪談,初步發現,學生在自我控制、與動物相處的人道態度和閱讀技巧均有改善。參與計畫的大角嘴天主教小學,負責教師黎海船指,有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初時對伴讀犬有所抗拒,但整個課程結束後,卻主動提出帶小狗散步,笑言有人現於堂上偷偷看書。

用圖書作生命教育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研究生倪子健指,有受訪學生反映為伴讀犬講故事,感覺不再孤單,可被小狗保護,有助減低焦慮情緒。

活動向學童提供一系列繪本,內容由七名犬隻主人撰寫,講述其愛犬曾經流浪的遭遇,而故事中的動物有不同的缺陷,例如因眼部發炎須移除眼睛,但在悉心照料下,與主人形影不離;參與計畫的伴讀犬,不少亦有肢體缺陷,計畫總監黃蔚澄指,冀利用圖書課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明白即使有缺陷,都能貢獻社會;同時有助犬隻重拾自信,「受過傷的狗隻,也可以為人們帶來歡樂,實屬奇迹。」

首批參與活動、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校長黃智華亦指,課程為學生提供機會接觸動物,意義超越培養閱讀技巧,「伴讀犬本身的故事,可讓學童明白倘人生遇到問題,若願意努力,一樣可如伴讀犬改變他人。」港大團隊期望把計畫擴至全港學校,同時宣揚尊重動物生命的價值觀。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