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中西協作研究 内服中藥有望根治蕁麻疹

2021-08-28 15:53

中西醫協作努力下,蕁麻疹其實亦有望可以根治。網圖(示意圖)
中西醫協作努力下,蕁麻疹其實亦有望可以根治。網圖(示意圖)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臨牀表現為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發生及消退都較快,風團處有瘙癢和灼熱感,於中西醫協作努力下,這種常見又纏人的皮膚病其實亦有望根治!

●胃腸道亦可受累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勇表示,由於近年環境污染嚴重,以及工作、生渦壓力等日益繁重,本港蕁麻疹的發病率亦有遞增趨勢。現代醫學此為,此病是由於皮膚及黏膜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微血管擴張、血清滲出形成局部水腫所致,由於各種不同內外因素作用於人體,通過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而發生的皮膚病。

蕁麻疹與遺傳因素和個體過敏體質亦有一定關係,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發病與男女性別、季節無明顯差異,體表任何部位和胃腸道均可受累。在寒冷刺激下最易發作,另外精神刺激、物理性創傷、藥物、飲酒或食魚蝦等蛋白質食物等均可誘發。

●病程可長達十餘年

有瘙癢性風團、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是本病的特徵。急性蕁麻疹常持續一周至3個月,反復發作3個月以上者為慢性。慢性蕁麻疹全身症狀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作,病程可長達數月甚至有十餘年之久。本病發作時間無規律性,多數以早晨和臨睡前加重,有一日數發,有數日一發,慢性蕁麻疹頑固難治。

中醫認為,蕁麻疹發病主要有內因和外因二種因素。內因是臟腑功能失常,陰陽失調,氣血失和;外因有表衞固,汗出當風,又感風寒或風熱之邪,邪拂鬱於肌膚而發為此病。另外可因食物、藥物、生物製品、寄生蟲、精神刺激、沖任失調等也可是本病的成因。而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病程的長短,治療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簡單分為四大證型

一般來說,急性期以祛風解表止癢為主,慢性緩解期以健脾益氣為主。可簡單分為以下幾個證型:

‧風寒束表
症狀:皮疹色淡紅,亦有呈白色的,當遇冷或吹風後發作加劇,得到溫熱時症狀減輕,畏寒,口不渴,冬季較易發作,舌淡、苔薄白或薄白膩,脈濡緩。
治則:祛風散寒活血。
平素食療方:乾薑、紅棗若干沖泡後代茶飲。

‧風熱犯表

症狀:皮疹色紅,高出皮膚,遇熱症狀加劇,微惡風發熱,口渴心煩,偶有大便乾結,夏季多見,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則:祛風清熱活血。
平素食療方:金銀花15克、菊花10克、薄荷5克,沖泡後代茶飲。

‧氣虛血虧
症狀:平素多自汗,汗出以後易發疹,皮疹較小,如綠豆或黃豆大小,很少連片,發疹時微惡風,微自汗。反復發作,病程長。伴見頭暈、臉色蒼白、體虛乏力。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則:益氣養血。
平素食療方:黃芪30克、山藥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瘦肉適量煮湯。將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煲內,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脾胃濕熱
症狀:發疹時伴有脘腹疼痛,呈刺痛或脹痛,腹部拒按,口渴心煩,食欲不振,偶有惡心,大便乾結或泄瀉,小便短赤,發疹往往與進食蛋白質或某些藥物有關,舌紅苔薄黃,脈滑數。
治則:清熱利濕。
平素食療方:玉米鬚10克、薏仁30克、赤小豆30克煮湯。

●日常預防與護理
1. 避免接觸致敏原,忌用或忌食致敏食物或藥物。
2.積極治療腸道寄生蟲病。
3. 忌食肥膩發物。
4. 注意氣溫變化,自我調攝寒溫,加強體育鍛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