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蝕逾11億 入場人次大跌36%

2021-10-28 04:30

海洋公園入場人次下跌,連續兩年虧損逾十一億元。
海洋公園入場人次下跌,連續兩年虧損逾十一億元。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令海洋公園早前的業務停擺,海洋公園二〇二〇/二一年度的業績顯示,公園的入場人次下跌至一百四十萬人次,較上一個年度大減三成六;收入按年下跌四成五,至三億九千多萬元,而淨虧損更達十一億一千一百多萬元,是海洋公園連續兩年淨虧損逾十一億元。立法會議員認為,海洋公園目前推出多個新方案,加上政府撥款導致經營成本減少,虧損有機會收窄。

  海洋公園昨公布二〇二〇/二一年度業績表現,因應疫情,公園由去年七月一日至今年二月十七日暫停開放合共一百四十六天,相當於該財政年度達四成時間。公園指出,即使在今年二月十八日重新開放後,公園客容量大幅受限,接待對象亦以本地訪客為主,因此入場人次下跌至一百四十萬人次,較上一個年度減少三成六;收入則下跌四成五,由七億一千多萬元跌至三億九千多萬元。而扣除政府資助前的經營虧損淨額為十一億一千一百六十萬元。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認為,目前海洋公園已經重開,若按照上個財政年度的入場人次比例推算,全年入場人次可重回二三百萬人次;此外景區重修亦令到機器折舊減少,若山下景區能盡快「外判」營運,估計虧損能收窄,「未必再發生虧損十一億元的情況」。他認為,海洋公園目前的經營壓力不大,主要源於政府多次撥款,以及新推出水上樂園,但他認為,經營水上樂園是大挑戰。他表示,水上樂園成本達四十億元,而日常維修的成本高,「要做到一百萬人次入場率,否則經營壓力會很大。」

  海洋公園去年提出重組方案,以招標形式尋求合作夥伴,包括免費開放山下園區及發展山上景區,姚思榮認為,海洋公園前景不差,若山上景區的經營模式合適,有機會轉虧為盈。海洋公園表示,今年八月開展投標資格預審工作,作為採購程序的首階段,物色潛在合作夥伴,以「建設、營運、轉移」(簡稱 BOT)模式合作發展公園。第二階段的招標程序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進行,旨在建立一個在保育及教育方面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生態圈,實踐公園未來策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