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楊潤雄回首五年風雲「有危有機、有得有失」

2022-06-27 07:50

反修例風波後,教育界認同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未來要做得更多更細。資料圖片
反修例風波後,教育界認同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未來要做得更多更細。資料圖片

回歸後的香港教育,既取得令人振奮的成就與發展,但同時教育界亦經歷不少挑戰,學齡人口下跌,「縮班殺校」重臨成為學界憂慮,今屆政府任內經歷反修例風波與新冠疫情亦衝擊至深。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強調「有危有機、有得有失」,危機總讓當局與教育界看清以往不足,更聚焦解決;他亦寄語未來對學生的培養,不應限於「二十一世紀技能」,亦須教導下一代立足香港與國家,看待自身發展。

  過去五年的香港教育發展,可說是回歸以來最為風雲變幻的時期,現屆政府甫上任即推「教育新資源」,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但一九年的反修例風波,校園不再平靜,學生成為政治動員的對象,教師專業操守備受關注。楊潤雄回顧指,甫上台已體會到社會各界對教育發展有高度期盼,「大家那時都有心推動教育走向更好,但『黑暴』發生構成很大障礙,學校甚至難以正常運作」。

國民教育要做更多更細

  回首風雲,他總結是「有危有機、有得有失」,讓當局與教育界看清以往不足,決心撥亂反正,任內推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加強教師專業操守等,「回復平靜安全的學習環境後,教育界更認同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國安教育等,未來要做得更多更細」。

  隨之而來的新冠疫情,令師生日常教學,以至公開考試大受影響,楊潤雄承認長期在家學習,不利學生建立正面態度與人際關係,但同樣帶來機遇,「以前大家很少用電腦上堂或電子學習,無論師生在這段期間更普遍使用,學校亦有改觀,我相信這些將是未來香港大力發展電子教育的基礎」。

疫情打開電子學習機遇

  回歸以來「縮班殺校」成為教育界不能承受之痛,根據官方最新數據,中小學及幼稚園今學年共流失逾三萬名學生,較上學年約兩萬一千人,增幅達四成,而移民潮致師生流失,掀起學界高度關注。楊潤雄認為人口「有上有落」是時有發生,作為政府,更重要讓人們看到香港的發展機遇,「經過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相信隨着香港機遇更多,加上國家發展,可吸引離開的人回來,也讓更多外地人來港尋求發展」。

  他續稱,當局已率先合併甚至停辦個別官校,並爭取時間與辦學團體商討,但坦言學界亦要深思,倘學生人數過少,學校能否兼顧教育質素與學生利益,「如真的沒那麼多學生,是沒可能維持那麼多學校與教師」。

  任期將屆滿,楊潤雄寄語教育界,本港教育體制須與「一國兩制」相適應,對學生的要求不應只限於「二十一世紀技能」,「學生既要掌握STEM等能力,亦要清楚知道香港、國家發展,以國民身分看待未來,這是往後幾年教育的重點工作」。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