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沙」及季候風襲港新界氣溫或跌穿15度 天文台:風寒效應更凍
2022-10-16 14:47
天文台表示,受東北季候風及熱帶氣旋納沙的共同影響,本周初至中期廣東沿岸風勢頗大,有幾陣驟雨,氣溫逐步下降。隨著納沙遠離廣東,本周後期沿岸地區天色好轉。
天文台預測,17日(星期一)吹北風5級,離岸及高地6級強風,稍後達7級。大致多雲。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及乾燥。稍後有一兩陣驟雨。氣溫介乎25至29度。
18日(星期二)吹北風6級強風,離岸7級,高地達8級烈風。大致多雲及有驟雨。氣溫下降。氣溫跌至19至25度。19日(星期三)吹北至東北風5級,離岸及高地間中達6級強風。大致多雲,有幾陣驟雨。氣溫徘徊在只有19至23度。20日(星期四)吹東至東北風5級,初時離岸間中6級。短暫時間有陽光,有幾陣驟雨。氣溫稍為回升至21至25度。
未來天氣預報按組圖瀏覽:
相關新聞:天文台:「納沙」比預期更強更近香港 今晚考慮掛1號風球【持續更新】:https://bit.ly/3To96ph
根據天文台不經人手修訂的「自動分區天氣預報」,18日打鼓嶺、石崗、流浮山氣溫最低有16度,其他地區介乎17至19度。但去到19日,預測打鼓嶺最低氣溫只有15度,石崗、流浮山氣溫最低有16度,其他地區介乎17至19度。20日打鼓嶺最低氣溫回升至18度,石崗最低氣溫19度,其他地區介乎20至22度。
市民要留意,在大風的日子裡感覺到的氣溫比溫度計量度得的還要低。這稱之為「風寒效應」。天文台解釋,該效應會隨著風速的增加而加劇。例如當氣溫為攝氏4度,風速為每小時30公里時,市民面上感覺到的溫度相等於在無風的日子時的攝氏零下1度。
天文台解釋,身體通過新陳代謝不斷產生熱量,以維持約攝氏 37 度的體溫。當外在環境的溫度較體溫低時,身體熱量會向外流失,產生冷的感覺。原來除了氣溫外,熱量流失的整體效率也取決於其他氣象條件,包括風速、濕度和太陽輻射等。空氣流動有助將身體的熱量帶走,所以在大風的情況下,熱量排走較快,市民亦感到特別冷,此現象一般稱為「風寒效應」。此外,市民在雨天會份外覺得冷,這是因為水的導熱能力比空氣高,依附在市民身上的水點較容易令身體的熱量向外流失。另一方面,當市民在晴天的日子受陽光照射時會吸收陽光的熱量,抵消部分身體熱量的流失,感覺較和暖,而在陰天的時候,感覺則相反。因此,如果在冬季遇著大風的陰雨天,寒冷感覺會更加明顯,感受到的溫度,即所謂體感溫度,會比儀器量度的實際氣溫低。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