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企業「漂綠」歪風起 ESG詐騙案陸續浮現

2022-11-24 08:31

政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
政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

 近年綠色金融大行其道,港府先後制訂《綠色債券框架》及發行「綠色零售債券」,加快推動香港成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然而,隨着全球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關注提升,外國涉及ESG詐騙的案例陸續被揭發。有專家指,雖然詐騙迹象尚未滲入香港,惟現時全球沒有統一框架審視ESG報告,加上報告毋須第三方鑑證,或會讓人有機可乘。除了金融產品,企業「漂綠(Greenwashing)」危機處處,有專家不諱言,「很多公司為『拿光環』而做ESG,根本是空口說白話!」建議政府在歪風成形前,盡早成立反詐騙機制。 

「ESG」三字一直以來沒有絕對定義,企業可自行詮釋及調節三方面比重。據了解,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正就ESG披露準則訂定統一框架,期望國際在空泛的概念中取得平衡。有業內人士認為,各國趕着應用ESG,導致ESG盛行的速度,遠比訂立標準的速度還要快,致綠色詐騙處處繁衍。

顧問公司鬥平 電腦生成報告

  本港坊間有不少諮詢或顧問公司,為企業提供ESG報告撰寫服務,收費比會計師樓便宜約兩至三成。夢創成真影響力生態圈創新總監陳凱欣指,曾聽聞有公司「做爛市」,以極低廉的價錢接生意,「已經發展至只收取一萬元或以下的費用,實際卻利用電腦軟件或網站,在輸入數據後自動生成ESG報告!」

  部分公司反映ESG報告成品不似預期,她認為,只因電腦生產的報告,追求看起來很專業的「格式」,並無研究和核實數據的來源和認證,質疑利用技術製成的報告有「漂綠」嫌疑。

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香港分會董事兼研究委員會主席何仕景(左)與會長湯飈(右)。
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香港分會董事兼研究委員會主席何仕景(左)與會長湯飈(右)。

不足半成報告取得外部認證

  據了解,相關情況在圈內愈見氾濫,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會長鄔晉昇指,市場競爭漸大,但需求也不斷上升,「時間成本不同,固然定價有別。」惟在ESG鑑證非強制要求的大前提下,部分企業會以價錢衡量。

  鄔晉昇指,會計師替上市公司撰寫ESG報告有三種方式,除了由企業的財務總監自行撰寫或外判予會計師樓,也會以獨立審計師身分作鑑證,仔細檢查每項數據是否有文件支持,再簽名確實。他指,不排除有個別公司為營造充滿善心的形象「漂綠」,但他相信必屬少數,「被人揭發造假的負面威脅,遠超做公益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去年發表的數字,約一千九百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八十五家公司的ESG報告取得外部鑑證,僅佔總數的百分之四點五,而大多數公司更只取得有限鑑證。

歐美「綠色詐騙」個案趨升

  美國美富律師事務所本月發表《亞洲基金ESG報告:迷宮尋路》報告,指出雖然沒有受訪的基金經理曾受「漂綠」指控,惟六成受訪者曾將投資活動宣傳為「綠色」。美國證監會亦發現,有金融機構呈交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實際數據不符,採取法律行動跟進。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湯飈指,近年在歐美等地的「綠色詐騙」個案有上升趨勢,慶幸歪風尚未吹至香港,惟最近也多了客戶查詢相關審查服務。他認為,「綠色詐騙」的成因眾多,不限於金錢或利益衡突,最終目的也只是吸引投資者及應付相關條例要求。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法證調查服務總監林肇基向記者解釋「詐騙三角理論(Fraud Triangle)」,「每宗詐騙必須有『機會』、『壓力』和『合理化』三個元素才能構成。」他以碳排放交易舉例,除了靠森林管理委員會監管伐林情況,其餘碳排放數據或無從稽考,形成「漂綠」的「機會」,「曾有賣碳公司承諾不開墾的土地,實屬國家公園範圍,亦即土地根本不需該公司『保護』,只是砌詞訛稱有多餘的排放權,再轉售圖利。」然而,購入相關排放權的公司卻不知情,以為已買入碳權,繼續排碳,間接導致排放量不跌反升。

  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香港分會董事兼研究委員會主席何仕景解釋,「綠色詐騙」跟普通詐騙屬同一層面,只是欺騙的對象不同。他以一五年的福士集團汽車舞弊案作例子,「汽車安裝特別軟件,規避政府的廢氣排放測試,以低於排放水平的標準獲得稅務減免。」後來,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揭發事件,發現其廢氣排放遠超申報數字逾十倍,股價大跌,集團更需面對刑責。

政府應盡早成立反詐騙機制

  林肇基指,雖然ESG報告書非強制要求鑑證,未為香港的上市公司造成「壓力」,但預計香港會在年末跟隨ISSB的新指引。他相信,企業會嚴格執行新框架,惟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公司或部門,未必對標準有一致的理解和執行力,或形成「漂綠」。他舉例,母公司以利用可持續物料製衣作招徠,但生產商取巧,七成原料為環保物料,餘下三成則混入較參差的雜質,因「大部分」物料仍符合可持續的原則,終形成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湯飈指,現時公司詐騙大多由「告密」揭發,「不論是內部或前任員工,抑或其他專業團體、核數師或供應鏈的持份者,『通風報信』成揭露關鍵。」何仕景認為,香港有需要在歪風成形之前,計畫日後反詐騙的部署,「現時大部分公司會內部處理,如解僱涉事員工息事寧人,建議公司內部應計畫反詐騙風險評估,並鼓勵員工積極舉報。」

每日雜誌 全文刊《星島》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