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煙年輕人同樣有肺癌風險 頭痛、口齒不清 甚至或已腦轉移

2023-01-16 09:30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醫生(左)及肺癌病人劉小姐(右)。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醫生(左)及肺癌病人劉小姐(右)。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而晚期肺癌患者中,有高達四成機會「癌細胞上腦」。醫學界近年研發新一代標靶藥物,有效延長肺癌的無惡化存活期,減緩癌細胞腦轉移情況惡化之外,亦有助預防癌細胞腦轉移。

素來沒有酗酒或吸煙習慣、年僅37歲的劉小姐確診ALK型肺癌,「2017年,覺得淋巴漲大,症狀持續數星期,求醫並服藥後仍沒有消腫,於是作進一步檢查,並確診第三期B非小細胞肺癌,癌細胞擴散至附近的淋巴。」她曾服用第一代ALK抑制劑,惟出現作嘔、頭暈、看見閃亮等副作用;亦曾接受了電療及化療,目前病情尚算穩定。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醫生表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後較差,存活期中位數為8至10個月,出現「腦轉移」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細胞腦轉移患者可接受全腦放射治療,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和認知功能障礙等副作用;患者亦可接受藥物治療,惟受制於大腦中的血腦屏障,大多數藥物難以從血液滲透至大腦,增加治療腦癌之難度。 

近年相關治療出現突破,帶有ALK基因變異的非小細胞癌患者目前可接受ALK抑制劑作標靶治療,有關抑制劑已演變至第三代,屬一線藥物。劉醫生引述研究結果指,第三代ALK抑制劑有效突破血腦屏障,滲透藥物至腦內癌細胞,並誘導顯著和持久的中樞神經系統反應。此外,第三代ALK抑制劑亦能起預防腦轉移作用,三年內顱內無惡化之比率超過99%。然而,有關藥物有機會出現高膽固醇、高血脂和手腳麻痺等副作用。劉小姐期望,之後或可轉用第三代標靶藥,以減低腦轉移機會。 

(醫療資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