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針劑不等於「懵仔針」 可減思覺失調復發風險
2023-06-23 10:45
近日事件使大眾關注精神健康問題,港府日前公布加強措施支援,當中包括處方較新和副作用較少的口服或注射藥物。為了解長效針劑對思覺失調華裔患者的成效,港大早前進行相關研究,發現相比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使用長效針劑可減復發風險,而且越早使用越有效控制病情。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長效針劑藥物存有污名化問題,很多患者感到抗拒,以為注射後會令人「懵仔」。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榮譽外務秘書、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指出,經常聽到的「懵仔針」不等於長效針劑,現時急症室常用的氟哌啶醇是一種典型抗精神病藥之一,能夠在短時間達到鎮靜效果,惟服用藥物後所引起的副作用較多。至於長效針劑則能夠達到長遠的治療效果,從而改善服藥依從性的問題,而且副作用相對溫和。
治療思覺失調期間,可能會面對服藥依從性低的挑戰,其中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是導致停藥的原因之一。李醫生指出,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可能會引起錐體外徑症候群,患者的口、舌或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會不受控制地重覆動作、面部及肢體僵硬等。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醫生補充,除了副作用外,病人每日面對藥丸都好似提醒自己是一個病人,因此亦會影響服藥依從性及穩定性。
醫學界近年研發長效針劑,可延長服用間距。港大早前進行相關研究,比較患者接受長效針劑的開始時間,發現相比接受口服抗思覺失調藥物,早期使用長效針劑的患者能夠減低住院風險76%;而後期使用則減低55%,其中在首次病發後兩年使用的效用較好。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陳慧賢教授指出,由此可見,越早使用長效針劑能夠更大程度減低疾病復發。
除了藥物治療外,加強公眾教育也十分重要。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先生建議,大眾學習精神健康急救,以辨識身邊人有否正面對精神及情緒問題。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