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藥細菌橫行 久醫不癒困擾市民 婦染念珠菌長期留院 兩兒留家餓死社會震驚

2023-10-06 07:00

耳念珠菌樣本
耳念珠菌樣本

早前一名老婦耳朵感染念珠菌,入院治療多個月,她的一對智力障礙中年兒子疑因缺乏自理能力,在家中餓死,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對照顧者的支援不足,同時亦帶出耐藥性細菌橫行的問題。醫管局統計數字顯示,今年頭八個月有逾200名港人感染念珠菌,比去年全年飊升近一倍。而感染另一種耐藥性細菌的男子,醫治了半年,期間不斷試用不同抗生素,才能醫好,生活大受困擾。有專家指,人類濫用抗生素,加上氣候暖化,念珠菌等耐藥性細菌感染個案在全球各地呈大升趨勢,香港亦不能倖免。

耳念珠菌樣本
耳念珠菌樣本

 

鄭先生早前左耳生了一個細小粉瘤,其後證實感染綠膿桿菌。
鄭先生早前左耳生了一個細小粉瘤,其後證實感染綠膿桿菌。
綠膿桿菌
綠膿桿菌

濫用抗生素承受惡果

 耐藥性是指細菌出現變異,令原本有效將其殺滅的抗生素變得無效。感染耐藥性細菌的患者多數沒有症狀,但細菌具抗藥性,通常要接受長時間治療才能康復。早前秀茂坪一對缺乏自理能力的中年兄弟餓死家中,其年老母親便是感染了耐藥性的耳念珠菌,由五月留院至今。另一名51歲女病人,日前亦感染念珠菌,正在加護病房留醫。

 除了念珠菌,還有更多不同種類的抗藥性細菌,例如綠膿桿菌,醫管局並無這種菌的感染個案統計。現年六十多歲的鄭先生,今年三月發現自己左耳少許痛,發現內裡生了一個細小粉瘤,以為是小事,「幾年前試過耳仔內生粉瘤,看醫生割開,放入抗生素,兩星期後會痊愈。」但這一次不同,每次接近痊癒,傷口又變壞,後來證實左耳內感染了耐藥性的綠膿桿菌,「可能是行過落雨的地方,接觸到污水而受感染。」

 受感染後個半月,醫生要他服用抗生素殺菌,「但出現耐藥性,試了多種抗生素都沒有效。」之後改為外敷抗生素,但搽了兩個月情況都沒改善,「雖然身體沒痛楚,沒有任何不適,但耳仔經常流膿,每日要去醫院洗傷口,十分麻煩。」醫了四個月還沒進展,七月時鄭轉到瑪麗醫院治理,被安排到耳鼻喉專科病房留醫,「終於試到一種抗生素有效果,但藥力太重,要每日分開三針來注射。」鄭說,他在瑪麗醫院住了十多天,其後又轉去東華醫院,差不多又住了一個月醫院,「到九月時,醫生說終於殺死細菌,足足醫了半年。現在每兩星期覆診一次,沒想過要醫這麼久,現在經過有污水的地方,都會特別小心。」

 

免疫力弱易染綠膿桿菌

醫管局回覆《頭條日報》查詢,指綠膿桿菌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細菌,在潮濕環境中較常見,而耳念珠菌是一種多重耐藥性真菌,兩者皆可以透過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播。而免疫力較弱的人士較容易受到感染,常見的感染包括傷口感染、尿道感染、甚至菌血症。

局方指出,由2021年開始,公立醫院每年檢測到的耳念珠菌個案,每年倍升,在2021年有37宗;至2022年有109宗,爆升近三倍;今年頭八個月已有213宗個案,比去年全年上升近一倍。至於綠膿桿菌,醫管局沒有相關的統計數字。醫管局稱,如病人出現感染情況,醫生會處方藥物治療。如病人只是帶菌而沒有徵狀,住院期間會實施接觸傳播防護措施,減低院內傳播的風險。

港人感染耳念珠菌個案急升,是否代表耳仔特別容易中招?家庭醫生關嘉美接受《頭條日報》查詢時表示,由於外耳道容易藏污納垢,而且多數人都不會經常清洗這部位,所以很容易滋生細菌,「要清潔這部位很講技巧,不小心會整損或弄穿耳膜,一般都要由醫護人員處理。」
耳道藏污納垢易生細菌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耐藥性細菌感染上升,是全球各地的趨勢,因為很多行業,包括農業、畜牧業和食品等行業,都在廣泛使用抗生素,令細菌產生更大的抗藥性,「加上氣候暖化,天氣變得潮濕多雨,都有利細菌滋生。」

梁說,市民要避免受耐藥細菌感染,謹記要保持環境和個人生,「室內要有陽光,要保持清潔乾爽,可抑制細菌生長。去完人多的地方,又或去完院舍和醫院,一定要洗手。」另外,他建議市民,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食材在處理和生產過程中有機會受污染,煮熟會好一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