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忽視體能評估風險高 馬拉松跑手猝死響警號 專家倡用智能手錶監察

2024-02-22 08:00

每日雜誌|忽視體能評估風險高 馬拉松跑手猝死響警號 專家倡用智能手錶監察
每日雜誌|忽視體能評估風險高 馬拉松跑手猝死響警號 專家倡用智能手錶監察

上月舉行的渣打馬拉松再發生年輕跑手猝死事故,醫學界關注是否涉及隱性心臟病發,多個醫學及運動專業團體正草擬一份全新的《馬拉松賽前體能評估指引》,提醒屬高風險組群的市民,於參賽前應先評估身體機能,特別是35歲以下,曾於運動中感心悸不適、有家族患先天性心臟病史的一群。另有科技達人建議,日後賽會應安排跑手佩戴智能手錶,遙距監測心跳及血氧,並請數據有異常者暫停賽事,惟醫學界擔心要記錄的數據繁多亦欠準確,因曾有病者心臟病發前錄得正常心律,並呼籲參賽者留意賽後心臟病發的風險。

渣馬已成本港及國際體壇的年度盛事。
渣馬已成本港及國際體壇的年度盛事。


自1997年起渣馬成為本港及國際體壇盛事,亦掀起全港跑步熱潮。今年第26屆賽事吸引7.4萬名跑手參加,惟多年來該賽事共有6名跑手死亡(見表),死因庭曾就2015年及2018年的事故兩度展開研訊,最終裁定事主死於自然。本屆賽事有一名30歲內地男子,於完成半馬賽事後,被發現在港鐵天后站暈倒,送院死亡。據知,事發前他曾不適坐於月台地面,其後情況轉差。

有年僅30歲的跑手賽後於港鐵天后站暈倒,送院後死亡。
有年僅30歲的跑手賽後於港鐵天后站暈倒,送院後死亡。


身兼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的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指,年輕跑手因劇烈運動致心臟停頓死亡不常見,極可能涉及先天及隱性心臟病。歷屆賽事的6名死者中,30歲或以下及50歲或以上各佔一半。近日,該會正與心臟專科學院等合作制訂全新的《馬拉松賽前體能評估指引》,呼籲市民參賽前先檢查身體。他指,中年人士較多會定期檢查身體,可能已發現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及冠心病,並加以預防,但30歲或以下的一群,可能忽略運動時曾暈倒及出現胸口翳悶等隱性心臟病徵狀,有必要作身體檢查。據知,加拿大方面亦有類似指引,建議45歲或以上,或曾於運動時胸口不適及氣促人士,宜先進行評估。

專家正草擬新賽前評估指引

2013年,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曾發出《馬拉松賽前體能評估指引》,當時的指引相對簡單,只提到跑步有助心臟健康,但參加者須經系統訓練,及具備良好心臟及心血管功能,參賽前亦有責任先徵詢醫生的意見。然而2013年至今再發生4宗猝死事件,本身是心臟科專科醫生的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梁達智認為,有需要修訂相關指引,加入新建議,包括跑手須確認自己是否適合訓練或參賽,例如有否心血管病風險,運動時有否出現心悸、胸口翳悶,有否患「三高」,有否吸煙,以及家人有否患心血管疾病或曾於運動時猝死的病史等。
 

全新的《馬拉松賽前體能評估指引》建議具高風險因素的跑手於賽前進行健康檢查。
全新的《馬拉松賽前體能評估指引》建議具高風險因素的跑手於賽前進行健康檢查。


梁醫生補充,據知今次猝死個案的死者曾於賽後感到不適,但未有即時求醫最後死亡,他亦希望未來在《指引》加入更多提醒,呼籲跑手於賽後留意心臟病發的風險,如有否出現持續心跳、嚴重暈眩及異常氣喘等。他稱,該類不適徵狀可能曾在賽事中出現,但跑手若發現於賽後1小時出現相關徵狀,絕不能掉以輕心,因極可能是心臟病發的警號。他指,若今次猝死的跑手於不適時求救,結果可能被改寫。

本身亦有參加渣馬賽事的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則指,外國研究發現,馬拉松賽事中的死亡率是20萬分1,風險不算高,但要避免再發生跑手猝死事故,建議高風險人士進行身體檢查,如心電圖以檢測心肌有否肥厚或其他毛病。他同時建議,賽會在終點位置設置面積較大的休息區,以容納更多跑手休息。他強調,跑手到達終點後,不宜急着離開,要休息讓身體機能平復,並留意有否出現心跳異常等心臟病發徵狀。

收集數據或存在誤差

謝醫生強調,馬拉松屬高競賽性運動,對心肺功能有極高負荷,即使跑手成功通過身體檢查,確認心臟機能正常,仍須接受漫長訓練,鍛煉體能才可參賽。他指,曾有病人跟隨教練接受5公里跑的訓練,但最後「膽粗粗」報名參加半馬賽事,結果越級挑戰失敗,未能完成賽事,更要求醫。他續稱,參加馬拉松,除了身體是否合適,亦要調整心態,量力而為,因為體能耐力都要經訓練慢慢累積。
 

謝德新醫生指,曾有病人接受5公里跑訓練,卻報名參加半馬賽事。
謝德新醫生指,曾有病人接受5公里跑訓練,卻報名參加半馬賽事。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希望借助科技,預防再發生跑手猝死事故。他稱,現時不少智能手錶具備量度心跳及血氧含量的功能,若每名參賽者能佩戴大會發出的智能手錶遙控監察,可望及時發現心跳異常及血氧暴跌。他也建議,於賽道上設置顯示屏,顯示心跳異常的參賽者編號,通知其暫停賽事,若個別嚴重情況,賽會可基於安全理由,終止其參賽資格,由醫療團隊施援或送院。他建議,賽會邀請數百跑手自願參與測試成效。

近日消委會公布智能手錶及手環測試,發現以量度心率為例,有表現最差的樣本偏差值達22%。雷雄德認為,相關儀器存在數據誤差,當數以萬計跑手同時使用,難保沒有誤差或接收失靈。梁達智醫生亦指,不排除智能監察有一定作用,但個別病者在心臟病發前的心跳及血氧未必出現明顯異常,「未必血氧一定低,心跳一定亂」,擔心出現錯誤警號。他指,即使讀數正常,亦未必顯示百分百安全,認為留意胸口翳悶及心悸等身體警號更實際。他指,不反對跑手佩戴自己的智能手錶,因可跟平日的體能變化作出對比。
 

梁達智醫生建議,跑手要留意賽後心臟病發的風險。
梁達智醫生建議,跑手要留意賽後心臟病發的風險。


渣馬:安全為首要考慮

謝德新醫生亦有保留,他指2014年德國曾進行相關利用可攜式監察心電圖儀器及智能手機的測試,安排10名跑手手持儀器進行,但因監察心電圖的貼片需貼在身上,但賽事中會出汗及有身體擺動,都可能影響接收,外國大型賽事也暫未有實行相關措施。對市面有智能手錶稱具備心電圖監測功能,他指最精準的「12導程心電圖」,需將貼片貼於身上10個電極位置收集數據,相比下智能手錶只監測手部,屬單一導程心電圖監測,質疑其準確性,亦擔心出現數據失準發出錯誤訊息。

渣馬賽會回覆指,跑手安全是首要考慮,亦感謝醫療輔助隊於比賽當日提供現場救傷服務。賽會亦指,每年均會檢討賽事的各項安排,完善運作,包括按賽事的實際情況作醫療調配,務求安全及有序地舉行賽事。
 

近年本港掀起跑步熱潮。
近年本港掀起跑步熱潮。


急救義工:沿途增設AED機有備無患

近年全城掀起跑步熱潮,渣馬名額更見「搶手」,有義務急救人員指,現時有部分跑手未經訓練便參賽,如同「計時炸彈」,建議主辦方沿賽道增設AED機(自動心臟除顫器),以備不時之需。

由2019年起,有已報名參賽的醫生及護士自發組成「醫護任何人」義工隊,於賽事當日在賽道中跑步及義務當值,若發現跑手不適便即時進行心外壓急救。有義工指,今年雖然「食白果」,惟對仍有1名年輕跑手事後猝死感惋惜。她指,跑手較多於賽道的後半段及終點發生意外,近年發現不少參賽跑手未經專業訓練便參賽,如同「計時炸彈」,該類跑手往往因難度超出預期而感不適送院。
 

台灣的馬拉松賽事招募醫生及醫護組成義工隊同跑當值,其中一人揹AED機方便隨時施救。
台灣的馬拉松賽事招募醫生及醫護組成義工隊同跑當值,其中一人揹AED機方便隨時施救。


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當病人心跳停頓,每延遲1分鐘進行心外壓或使用AED機施救,死亡率將增加7%至10%;換言之,當病人心跳停頓10分鐘仍未獲救治,死亡率達100%。雖然現時賽道平均每隔5公里設急救站,站內有配備AED機的醫療輔助隊駐守,而醫療輔助隊的流動急救隊及急救單車亦配備AED機,但他認為當「不專業」的跑手增加,主辦方應於賽道也增設AED機,有備無患。

據了解,台灣於舉辦馬拉松賽事時,會招募由醫生及醫護組成的「醫聲救心隊」二人義工隊,於賽事中同跑當值,其中一人會揹AED機,方便隨時向不適的跑手施救。

記者:關英傑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