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平常心看「撤資潮」

2024-03-13 15:46

內地經濟出現放緩,不少行業飽受衝擊。示意圖
內地經濟出現放緩,不少行業飽受衝擊。示意圖

英國《金融時報》2月19日引述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報道,2023年中國國際收支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比2022年大減82%,是1993年以來最低的年度數字。對此,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周一(11日)予以駁斥,指報道片面解讀中方有關統計數據,嚴重誤導讀者,暴露出有關媒體在涉華經濟報道上的不專業、不嚴謹。

其實,不止《金融時報》,美國《新聞周刊》、彭博社等西方媒體亦曾大幅報道這一數據。《新聞周刊》刊發的標題為《資料顯示,中國經濟低迷嚇跑外國投資者》的文章稱:「幾年前,中國是外國投資的勝地,但隨着經濟衰退,中國現在正掙扎於吸引國際投資者。」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的駁斥引用了商務部數據,指2023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633億美元,是僅次於2021年和2022年的歷史第三高。法國、英國、荷蘭、瑞士等國外商繼續加碼中國,2023年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84.1%、81%、31.5%、21.4%。

那麼,為何兩個部門的數據會有所不同?這是由於統計口徑及資料編製和列示方法的不同,商務部的資料不包括現有外企的再投資收益。

《澎湃新聞》較早前的一篇解讀文章,也承認近兩年外商直接投資呈下降趨勢,指新冠疫情前兩年,全球經濟停擺,但當時中國憑藉穩定和經濟領先復甦的優勢,外來直接投資卻逆全球局勢增長。隨着全球生產經營正常化,中國的出口市場份額開始回落,同時期外商直接投資下降。文章指出,這不代表外國投資者「被嚇跑」,也可能是疫情後的經濟部分回歸「均值」的體現。

文章指出,與此同時,為穩定經濟,美國自2022年3月以來開啟加息通道,中美利差出現大幅度倒掛,一些境外資本因此將一部分留存收益轉移至國外。但這種「逐利」的心態,與「對中國市場缺乏信心」的邏輯有本質不同。

紀曉華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