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思死因研訊|兩專家同意鄧因未獲處方抗病毒藥致乙肝復發可能性大

2024-04-22 18:30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麗虹同意,鄧桂思因未獲處方抗病毒藥物導致乙肝復發的可能性大。廖凱霖攝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麗虹同意,鄧桂思因未獲處方抗病毒藥物導致乙肝復發的可能性大。廖凱霖攝

女病人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致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後亡,死因研訊今續。肝科與腎科專家證人均同意,鄧桂思很有可能因未獲處方抗病毒藥而導致乙肝復發;肝科專家亦推測鄧的乙肝病毒量基線高,令其病發時間相對較早,而研究顯示,無論處方高劑量類固醇的時間長或短,都應一併處方抗病毒藥預防乙肝復發。

鄧桂思在2017年1月20日被處方服用40毫克類固醇,至2月17日覆診後在翌日開始減劑35毫克,並每2星期逐步減劑量5毫克。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以腎科專家證人作供,雷認為兩名醫生的治療方案無誤,惟連續服用4周20毫克以上類固醇屬於高劑量,醫生應處方抗病毒藥予乙肝帶菌者鄧桂思。雷聲亮同意,鄧很有可能因未獲處方抗病毒藥而引致乙肝復發,最終導致肝衰竭。

雷聲亮續指,紀錄顯示,林治崑醫生已向死者解釋服用類固醇的利弊,而鄧同意療程;雷亦指,醫管局於2017年對於可處方抗病毒藥的列表中,腎科醫生未有在列表上,而若有處方的需要,醫生可與在列表中的肝科醫生商量。雷亦認為兩涉案醫生有豐富經驗,應有足夠專業知識處方藥物。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麗虹作為肝臟科專家作供。黃麗虹自鄧桂思一事後,曾就處方類固醇的劑量及時間對乙肝帶菌者乙肝復發的風險作研究;而根據鄧桂思服用類固醇劑量的情況,黃推斷若依此情況連續服用類固醇10星期,預計乙肝復發機率約有1.5%,屬中度風險情況。

黃認同服用類固醇會抑制身體免疫系統,增加乙肝病毒複製,而病發的時間需視乎病人的免疫系統及原本的乙肝病毒量有多少,若病毒量基線高則有可能在數星期內復發。黃麗虹估計,鄧桂思減劑類固醇至每日25毫克時,即於3月中免疫系統開始重組。黃揣測有機會是因鄧的乙肝病毒基線高,病毒複製量快,引致其免疫系統重組及病發時間相對較早;惟現時無法得知鄧的乙肝病毒量基線。

對於鄧桂思乙肝復發的原因,黃麗虹同意因資料有限而不能肯定與服用中藥是否有關,但亦不會排除此可能性,又同意鄧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機率較低,又指未獲處方抗病毒藥「肯定係乙肝發作主要成因」。死者長女胡尚佑向黃提問,會否知道為何檢驗血液中中藥成份的毒理化驗最終會被取消;黃猜測可能當時化驗室認為病人肝炎成因明顯,「臨床無需要」而取消的機會較大。

黃麗虹指出,醫管局於2017年後的指引指若處方類固醇的時間短,則處方高劑量「都唔驚」;而她的團隊於2019年所發表的研究正正發現,處方類固醇時,劑量比起時間更重要,即使時間短,高劑量的類固醇亦會增加慢性乙肝復發風險,「就算(處方)7日內都應該考慮(處方抗病毒藥)」。黃亦回應陪審員提問指,在案發的2017年時,相信大部分醫生都會替乙肝帶菌者,同時處方高劑量類固醇及抗病毒藥,又稱「你可以話係common sense,但唔係白紙黑字寫明。」

死者鄧桂思,於2017年8月26日在瑪麗醫院被證實死亡,終年44歲。案件在死因裁判官周慧珠席前處理,設有5名陪審員陪同審理,死者大女兒到庭聽審,有利害關係方為醫管局及兩名涉案醫生林治崑、陳小劍。

案件編號:CCDI-808/2017(SH)

法庭記者:廖凱霖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