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深度參與開發 肩負四重任務 融資挑戰最大 電力專家李銳波憶建大亞灣:艱辛卻非常值得

2024-07-31 08:00

中華電力(中國)首任董事總經理李銳波博士細訴籌建大亞灣核電站的經歷。 歐樂年攝
中華電力(中國)首任董事總經理李銳波博士細訴籌建大亞灣核電站的經歷。 歐樂年攝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期、最大型的中外合資項目之一。作為資深電力專家,中華電力(中國)首任董事總經理李銳波博士,深度參與了大亞灣核電站的開發建設。回顧那段艱辛卻難忘的歷程,從最初向廣東供電,至其後的核電站項目,儘管困難重重,他認為「非常值得」,大亞灣核電站得以投產向香港輸電,不僅是其職業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難得的挑戰和機遇,讓他可以為香港、廣東乃至國家的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李銳波指,大亞灣項目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歐樂年攝
李銳波指,大亞灣項目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歐樂年攝
1985年1月初,羅蘭士嘉道理勳爵(右二)率中電團隊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右一)敲定合營合同內容,左二為李銳波。 受訪者提供
1985年1月初,羅蘭士嘉道理勳爵(右二)率中電團隊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右一)敲定合營合同內容,左二為李銳波。 受訪者提供

眼前77歲的老先生風度翩翩,言談間蘊含深厚的學識涵養,流露出幾分恬淡謙遜。人稱「YB」的李銳波是電力專家,1976年加入中電以來歷任要職,曾主管的工作包括集團策劃、電力系統規劃、電力系統調度、訊息科技、人事管理和內地業務等。1999年他成為中華電力(中國)首任董事總經理,專責為中電開拓和營運中國區業務,直至退休後仍擔任中電控股集團非執行董事,為中電服務超過43載。他高度參與大亞灣核電站的開發建設,從合同談判、系統設計,到擔任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等,均扮演關鍵角色。

規模最大中外合資項目

李銳波回憶,大亞灣核電站緣起於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首年,中電時任董事會主席羅蘭士嘉道理(Lawrence Kadoorie)及副總經理石威廉(William Stones)訪問中國多地,為尚在興建的香港青山發電廠尋找燃煤供應渠道,探討「以煤換電」的可能性。其後他作為中電代表團一員,與當地電力部門商討合作細節。1979年3月31日,中電正式與廣東省實現電力互聯,成為了改革開放後首間進軍內地的外資電力企業。

打開供電合作大門後,中方和中電進一步深化合作,擬興建大亞灣核電站及其配套的抽水蓄能電站,同時擴大向廣東供電。雙方原則上同意以中外合資方式合建和經營大亞灣核電站,並成立聯合工作委員會,就系統設計、經濟財務、選址和設備進行可行性研究。該研究獲香港和內地政府認同後,雙方展開合營合同談判,並於1985年1月簽訂合營協議,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

1985年2月9日,時任中電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石威廉(左)及時任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全國(右)簽署購電合同。 受訪者提供
1985年2月9日,時任中電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石威廉(左)及時任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全國(右)簽署購電合同。 受訪者提供
1980年,李銳波(右)乘卡車到大亞灣工地視察。 受訪者提供
1980年,李銳波(右)乘卡車到大亞灣工地視察。 受訪者提供

李銳波在過程中肩負四重任務,包括設計和規劃電力系統、談判合同、參與聯合委員會工作,以及擔任中電與內地相關部門和機構的溝通橋樑。他坦言,商議合同挑戰最大,「大亞灣核電站總投資高達40億美元,相當於1980年中國生產總值(GDP)的1.3%,而在1979年至1981年期間,中國外匯儲備平均不足1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投資需要尋求境外融資。」

大亞灣作為內地首個大型商用核電項目,採用現代企業形式自主經營,意味須獨立承擔風險,融資擔保成為難題;經冗長的協商後,國家願意提供擔保,由中國銀行對外貸款,取得出口信貸和商業貸款,中電則承擔長期購電責任。李銳波表示,國家還為項目提供一系列稅務優惠,使營運成本降低,有利於控制電價,港人也因此獲益。

以核養核滾動發展奠根基

經過7年艱辛努力,大亞灣核電站兩台機組終於在1994年2月和5月相繼投入商業運行,至今安全運作30年,零碳排放的核電使香港每年減少產生超過750萬噸二氧化碳,為本港邁向碳中和目標作出重要貢獻。與此同時,通過引進先進大型壓水堆技術,中國取得核電設計、建設和運營的經驗,培養了優秀人才,為「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方針奠定根基。

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團結奮鬥,達成共贏。李銳波憶述當年合作過程,直言有很多開心的經歷和回憶。施工高峰期有超過1萬名來自不同公司、國籍和文化背景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參與,溝通和協調尤為關鍵。與中方的合作,他收穫一段段寶貴的友誼,「面對反核潮,我們站在同一陣線;合同談判時,我們需要為己方爭取利益,雖有爭論、面紅耳熱之時,但談判後又一起談天說地,我甚至邀請他們到家中作客。」

李銳波(左)與時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彭士祿(右)建立了深厚友誼。 受訪者提供
李銳波(左)與時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彭士祿(右)建立了深厚友誼。 受訪者提供

內地同事陪伴度中秋

李銳波笑說,內地同事富有人情味,舉例當年的廣東電力局副局長陳崗,得知中電團隊因工作未能回港,主動陪伴他們共度中秋佳節。訪問前夕,他獲邀重訪大亞灣,看到昔日的老朋友仍在,倍感親切,但不免有些悵然,有人已經遠去。他指着一張舊照,照片中正是他與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彭士祿當年是水利電力部副部長,與我們一同籌建核電站。他能說廣東話,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可惜他已經辭世。」

回首往事,儘管面對重重艱難,但李銳波由衷認為「非常值得」。他說,「這無疑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慶幸能夠參與這個對香港、廣東乃至國家而言意義重大的項目。」他形容,那些經歷讓他得以深入了解國情,親身目睹國家40年來的飛躍發展。

1985年1月19日,合營合同簽署儀式後翌日,中電團隊獲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接見,那時正處於中英完成談判香港問題的時期,而中電對大亞灣項目始終抱積極正面的態度。那次會晤中,鄧小平對代表團說:「你們和我們一起合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這也是李銳波心中對項目的註腳,標示了這段歷史的深遠意義。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合營合同簽署儀式後,接見中電代表團。 受訪者提供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合營合同簽署儀式後,接見中電代表團。 受訪者提供

發電容量過剩短暫 周全規劃善用電力

大亞灣核電站投產後,有意見指中電發電容量過剩。李銳波解釋只是短暫的現象,指當年中電已有周全規劃,善用所有電力。

1994年,大亞灣兩台核電機組先後投產,生產1800兆瓦電量,其中70%由中電購入,約1260兆瓦電量經專線輸入本港電網。李銳波坦言,該些電量均在預期之內,「若刻意拖延第二台機組的投產時間,數字上看起來會好一些,但這違背經濟原則。」

1985年1月18日,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和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共同發展大亞灣核電站。 受訪者提供
1985年1月18日,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和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共同發展大亞灣核電站。 受訪者提供

電量輸送廣東回饋港用戶

為此,中電制訂周詳方案,妥善運用該些電量,包括取代使用燃油發電、排放較多的青衣發電廠,並將剩下電量輸送至廣東,按《管制計劃協議》將80%供電利潤回饋本港用戶。

此外,中電在大亞灣購電合同上擬定了彈性條款。「考慮到核電站建設周期長,我們長期購電也有一定風險,所以制訂了預防措施。現時回頭看,這些情況從未發生。」

2000年,李鵬伉儷在北京接見中電代表,就大亞灣核電站投產後情況進行交流, 左一為李銳波。 受訪者提供
2000年,李鵬伉儷在北京接見中電代表,就大亞灣核電站投產後情況進行交流, 左一為李銳波。 受訪者提供

掌握國情「西電東送」贏先機

李銳波在中電長期負責集團的內地業務,曾領導和參與多項專案,使中電集團成為內地能源業的最大境外投資者之一,對國情有深入了解。

李銳波舉例,1992年開始籌建「山東中華發電」項目,當時中國國債處高峰期,中電在外融資時面臨很大困難,最後以有限度追索的項目融資安排,毋須國家擔保,取得貸款。該項目與法國電力公司、山東電力公司等單位合作,總投資達22億美元,在山東不同地區建設4座電廠,總發電容量達3000兆瓦,至今仍持續運營。

昔日內地西部大開發推行「西電東送」,中電把握先機,建立一系列投資項目,包括廣西防城港電廠、貴州中電專案和陝西省神木電廠等。李銳波分享多年累積的經驗和心得,認為在內地做生意,要了解國情,把握時機,選擇的投資項目不但要為公司帶來利益,並要為國家帶來好處,達致共贏,才可以持續發展。

記者:林家希

攝影:歐樂年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