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中屯馬綫高架橋上施工 洪水橋站以大量預製件組建

2024-11-29 09:00

洪水橋站是兩層高的地面車站,會採用開揚的天然採光設計。
洪水橋站是兩層高的地面車站,會採用開揚的天然採光設計。

日夜分秒必爭建洪水橋站 屯馬綫日常行車不間斷

近年港鐵公司鐵路網絡的覆蓋版圖正不斷擴大,多個新鐵路項目現正全力推展中,以推動鐵路社區及香港的長遠發展。為配合洪水橋/厦村未來發展,港鐵公司正於屯馬綫天水圍站和兆康站之間建洪水橋站,惟要於營運鐵路上興建車站難度甚高,港鐵工程既要與時間競賽,亦要以新科技克服建造挑戰。

港鐵項目建造主管(新界南)林偉德強調,團隊致力按2030年目標完成工程。
港鐵項目建造主管(新界南)林偉德強調,團隊致力按2030年目標完成工程。

港鐵項目建造主管(新界南)林偉德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洪水橋站是全港第一個在營運中鐵路綫的高架橋上興建的車站,新車站需要在營運中的高架橋兩旁進行工程。為了盡量減少對屯馬綫日常服務的影響,以及確保鐵路運作安全,部份工程需要在非行車時間進行。工程團隊無論在設計車站及建造過程,均須別出心裁,應用科技以應對各項挑戰。林偉德指洪水橋站將會是眾多新建車站中,採用最多預製組件組裝的車站,令洪水橋站彷如以預製件「砌」出來一樣。
  
林偉德說,要在現有鐵路高架橋上興建車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整個車站的建造工程,包括地基工程、車站主體結構,以及安裝機電設施等,均須於鐵路高架橋範圍內進行。他舉例說,在外國如需要在營運鐵路上興建新車站,一般會停運原有鐵路服務線路數年或以上,待新站落成後再行通車。但香港因為人口密度和巿民對列車服務的需求,要採取不同的方案來興建。為爭取時間推展工程,港鐵早前已開始在屯馬綫天水圍站及兆康站之間一段高架橋上陸續進行一系列工序,包括遷移部分現有鐵路設施、改動緊急逃生通道、加裝臨時護欄,以及移除部分高架橋護牆。
  
林偉德補充道,移除護牆的路段長200米,以全程兩邊上下行車共400米,涉及140塊重約2.5噸的護牆,總重量約350噸。他表示,施工窗口時間短亦是項目最大挑戰,因此團隊經過反覆測試及預演,確保工序一步到位。問及目前的施工進度,他稱,今年10月順利完成下行方向長約200米的護牆移除工程,並即將開展上行方向的護牆移除工程。護牆移除後,預製結構組件可一件一件移到合適位置組裝洪水橋站的月台及車站大堂等部份。車站預計2030年竣工。

洪水橋站是全港第一個在營運中鐵路綫的高架橋上興建的車站。
洪水橋站是全港第一個在營運中鐵路綫的高架橋上興建的車站。

  
洪水橋站將會成為屯馬綫天水圍站和兆康站之間的一個中途站,主要服務未來位於北部都會區西面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鄰近居民提供多一種出行選擇。根據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現時規劃,新發展區主要新增人口預計於2030年開始陸續遷入。屯馬綫洪水橋站目標於2030年竣工,配合新發展區的交通需求。日後洪水橋站啟用後,將為新發展區全面發展後的新增人口帶來龐大的運輸效益。
  
此外,居民及就業人士將可以由洪水橋站經屯馬綫連接東鐵綫過海段至會展站及金鐘站,接駁貫通香港、九龍及新界的鐵路網絡,大大節省出行的時間。

裝配式設計配合組裝合成法 嶄新科研技術提升建造效率

為了在營運中的屯馬綫天水圍站和兆康站之間興建全新的洪水橋站,港鐵在保障鐵路及工程安全的大前提下,工程團隊嚴謹地規劃施工時間,並採用新施工技術,包括「裝配式建築設計」(DfMA)和「組裝合成法」(MiC)等,先在工場打造好車站的主體部件,再運送到施工現場組裝起來,大大提升工程的效率,為及時竣工爭分奪秒。

洪水橋站是兩層高的地面車站,會採用開揚的天然採光設計。
洪水橋站是兩層高的地面車站,會採用開揚的天然採光設計。

港鐵項目建造主管(新界南)林偉德解釋,因營運中屯馬綫的日常維修工作,同樣依賴每晚的「黃金兩小時」,因此平均每星期只能分配2至3晚的非行車時間予新車站建造工程。
  
另外,洪水橋站的地基貼近現有的屯馬綫鐵路高架橋,因此施工空間及高度非常有限。項目團隊需將地基工程分段拆細進行,增加了工程時間及難度。
  
林偉德指,工程團隊進行洪水橋站的設計,已應用「裝配式建築設計」將車站劃分為多個裝配式組件,大量現場工序可轉移到工場進行,在工場預先製作獨立的「組件」,包括車站頂部、樓板、柱、樑及裝修等,未來就會將這些大型預製組件運送至指定位置接合組裝成車站,讓工程可以一步到位。
  
機電工程方面,亦將採用「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在工場預先將多種屋宇裝備結合成為多項合成構件,再運送到施工現場與其他模組連接進行組裝。林偉德指,相比起港鐵公司正在推展中的新鐵路項目,洪水橋站項目是使用「裝配式建築設計」及「組裝合成法」最多的項目。
  
林偉德稱,洪水橋站是兩層高的地面車站,會採用開揚的天然採光設計,及增添環保和可持續建築元素,包括綠化、天台太陽能裝置等,使車站光線充足之餘,亦可綠化環境。
  
通風方面,採用有效的天然通風設計加強對流通風效果,將室外的新鮮空氣引進車站,加強室內及附近環境空氣流通,透過自然風來調節站內環境;並於候車月台和大堂安裝「低轉速高風量」風扇,以保持車站溫度適中,讓乘客有舒適的出行體驗。

工程團隊把握晚上非行車時間進行工程。
工程團隊把握晚上非行車時間進行工程。
洪水橋站項目是使用「裝配式建築設計」及「組裝合成 法」最多的項目。
洪水橋站項目是使用「裝配式建築設計」及「組裝合成 法」最多的項目。

田心村村長陳植遇:新出行選擇 原居民鄧達智:希望日後班次多

屯馬綫增建洪水橋站,落成之後將會為鄰近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並有促進區域內鄉村文化的傳播的功能,帶動當區的經濟發展。
  
厦村鄉位於香港元朗區西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村內的鄧氏宗祠,是本地現存少數清代三進兩院式建築,祠內具歷史價值的建築構件和文物至今仍保存完好。時至今日,鄧氏宗祠仍是厦村鄧族重要的祭祀和節慶活動場所。

元朗田心村村長陳植遇表示,洪水橋站落成將為社區開啟嶄新的發展篇章。
元朗田心村村長陳植遇表示,洪水橋站落成將為社區開啟嶄新的發展篇章。

  
元朗區西部元朗田心村村長陳植遇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洪水橋站未來的落成無疑是為市民提供多一個出行的選擇,亦能促進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播,便利各區人員的交流。對於外鄉人來說,將為他們提供便利的鐵路交通,讓他們能夠更深入地體驗厦村鄉的獨特魅力,為社區開啟嶄新的發展篇章。
  
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亦是元朗的原住民,他接受本報採訪時稱,日後洪水橋站落成,將便利市民的出行,加深大灣區的交流和融合。另外,他建議,相信未來洪水橋站會是很多市民出行的選擇,希望港鐵屆時可以加密班次,以應付乘客需要。

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是元朗的原住民,冀港鐵屆時加密班次。
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是元朗的原住民,冀港鐵屆時加密班次。

  
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亦將促進洪水橋周邊區域的客流人流,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元朗區的華嫂冰室始創於2010年5月,華嫂的父親從60年代起在港經營茶檔,華嫂在餐廳幫忙多了,漸漸與香港冰室文化結緣。而隨父親退休、孩子長大,她亦萌生了開冰室的想法,延續父親的手藝同時,傳承香港冰室文化。
  
創辦人華嫂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元朗的華嫂冰室客人大多是來自新界區的市民,相信洪水橋站建成後,會為元朗區帶來更多的人流,餐廳的客人也會變得多起來。

元朗的華嫂冰室創辦人相信洪水橋站建成後,會為元朗區帶來更多的人流。
元朗的華嫂冰室創辦人相信洪水橋站建成後,會為元朗區帶來更多的人流。

厦村鄉十年一度太平清醮 盼新站落成傳播傳統節慶

港鐵版圖擴大,未來洪水橋站設成將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市民提供直接、可靠及快捷的鐵路服務,另一方面文化活動也將藉助港鐵得到更好地傳播。這裏每十年舉行一次的傳統活動「太平清醮」屬於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說已有200多年歷史。

元朗厦村鄉太平清醮。
元朗厦村鄉太平清醮。

  
每逢十天干中是「甲」的年份是為醮期,每屆為期5日6夜(即11晝連宵),期間有行鄉3日的傳統,鄉民和龍獅隊在緣首和道士帶領下,步行拜訪參與打醮和鄰近的友好鄉村。今年是「太平清醮」的舉辦之年,於11月11日啟壇,16日會完隆。6夜5日的醮期,有3日(12、14、15日)進行「行香」,結隊拜訪友好鄉村。
  
今年的盛事在法定古蹟厦村鄧氏宗祠外,搭上佔地約4萬至5萬呎的「四簷滴水雙櫳頸大金鐘棚」,醮棚右側設有以紙紮品組成的「十王殿」,重現地獄情景;左側則設有十多個「公廠」,供各村村民休息、活動或展示風土文物。醮棚由陳煜光師傅率領20人,以約兩個月搭建而成,使用約1800支木杉、3000張鐵皮,可容納3000人,為今年本港規模最大的醮棚。
  
據田心村村長陳植遇介紹,十年一度盛事,不少移居外地的鄉民特地返港,現場亦有不少外國面孔。這次盛事就有早前移居荷蘭的舞獅師傅帶20名徒弟訪港參與舞獅。他亦提到,期望未來洪水橋站落成後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期待保留鄉村文化特色之餘,亦促進當區經濟發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