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需重新思考經營模式 劉俏料未來大建保障房 「讓4億人解壓去探索興趣」|星島宏觀經濟論壇嘉賓

2024-12-03 06:00

內房需重新思考經營模式 劉俏料未來大建保障房 「讓4億人解壓去探索興趣」
內房需重新思考經營模式 劉俏料未來大建保障房 「讓4億人解壓去探索興趣」

近年內房面對結構性調整,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不僅旨在提振樓市,也為長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蓄力。二十屆三中全會就針對內房提出包括加速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以及允許有關城市取消或放寬房屋限制;住建部等5部門亦於10月推出及落實多項政策,以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房地產永遠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節點行業,背後可能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它的模式,從過往的簡單開發商模式,向未來的『開發商+經營商』模式轉化」。

【星島新聞集團將於12月6日舉辦「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 2024」,劉俏亦將出席是次論壇,參與第一部份︰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之討論。】

近年內房面對結構性調整,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不僅旨在提振樓市,也為長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蓄力。
近年內房面對結構性調整,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不僅旨在提振樓市,也為長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蓄力。
北京大學光华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房地產永遠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節點行業,背後可能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它的模式,從過往的簡單開發商模式,向未來的『開發商+經營商』模式轉化」。
北京大學光华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房地產永遠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節點行業,背後可能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它的模式,從過往的簡單開發商模式,向未來的『開發商+經營商』模式轉化」。
劉俏指出,以往房地產主要是通過投資方式貢獻經濟增長,未來人們可以通過大量保障性租賃住房、長租公寓,以住房消費的形式在城市居住。
劉俏指出,以往房地產主要是通過投資方式貢獻經濟增長,未來人們可以通過大量保障性租賃住房、長租公寓,以住房消費的形式在城市居住。
前中國城鎮化率雖達65%或更高,但事實上有18%的居民是常住城市,卻無戶籍。
前中國城鎮化率雖達65%或更高,但事實上有18%的居民是常住城市,卻無戶籍。
中國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新增長範式,劉俏指這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
中國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新增長範式,劉俏指這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

釋放更多財富 增加創新活力

過去3年,房地產業平均每年投資下滑10%以上,房價下滑幅度較大。劉俏指出,以往房地產主要是通過投資方式貢獻經濟增長,未來人們可以通過大量保障性租賃住房、長租公寓,以住房消費的形式在城市居住。他稱住房消費可能是未來房地產進一步發展新模式的答案,這也與共同富裕、農村轉移人口徹底市民化連在一起。

據他分析,住房消費形式也把一大批未來新市民從房貸和住房首付的壓力裏面釋放出來,有了更多的財富、精力和時間去做些更自由的探索。「我想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中一個最根本的,也可能是最真實的動力,把整整一代、4個億人能夠從生活的壓力裏面解放出來,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去探索他們的興趣,或者在職業上的一些選擇。」他認為這會帶來很多創新的活力,是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可能需要的。

提高投資收入 轉移農業人口

劉俏指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目前財產性收入、投資收入約為GDP的3.7%,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16%。如果中國金融服務領域、投資領域能給消費者提供比較理想的財產性收入,達到美國水平,那麽居民可支配收入就可以從目前的43%提高到55%,消費格局將會非常不一樣。據評估,2035年中國居民消費可能佔GDP的60%,為實現該目標,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和政策應從生產端向需求端、消費端傾斜,特別是需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

另外,他指很多研究表明,一個居民獲得城市戶籍之後,其消費意願會大幅提升。目前中國城鎮化率雖達65%或更高,但事實上有18%的居民是常住城市,卻無戶籍。他稱如果這2.55億人最終在城市待下來,另外將來農業還有1.4億的人口轉移出來,這4億人會從農業轉移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會帶來經濟發展的活力,「因為人多的地方,服務業容易發展起來」。

保持生產增速 拓新質生產力

另一方面,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下降引起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中國經濟已經見頂」等論調也層出不窮。劉俏表示,根據測算,在過去40多年中,中國GDP增速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關聯度為81%,而從2010年中國基本完成工業化進程後,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降到2%以內。但事實上,在工業化進程結束之後,如何保持相對高速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是亟待破題的全球性挑戰。

為應對該挑戰,中國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新增長範式,劉俏指這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高速增長階段結束之後,保持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較為困難,需要依靠技術進步和資源配置效率提升。

 【宏觀新視野  創賦新動能】

2024年屬全球政策轉向的一年,由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至經濟改革等轉向措施,陸陸續續在各國出台。中國自今年7月第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而10月更發布一系列增量政策,以解經濟下行壓力;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强、科技最前沿的地區,應相互協作,共促發展;香港更是肩負破局改革,為中國連接世界、滙聚精英的橋樑。有鑒於此,星島新聞集團再度舉辦經濟高峰論壇,邀請內地及香港政商翹楚,以至學術權威領袖,聚首一堂,就中國宏觀經濟作出最新解讀,了解專家們獨到視野。是次研討會內容將圍繞中美經濟新格局、大灣區戰略及香港改革之路三方面,一同探討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