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資助扶持 業界更趨現代化 城市農業結合發展吸引新血入行

2024-12-15 06:00

漁護署資助扶持  業界更趨現代化  城市農業結合發展吸引新血入行
漁護署資助扶持 業界更趨現代化 城市農業結合發展吸引新血入行

【漁農/漁護署/城市發展/新血】本地漁農產品因其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供不應求。為支持本地漁農業發展,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繼續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設立「農業園」及「農業優先區」等;漁護署亦推出漁農業可持續發展基金,為從業者提供資助。署方指,本港要發展現代農業,將城市發展及農業發展結合,吸引新血入行。

「不僅提供食物 亦能美化環境」

漁護署署長黎堅明表示,本港目前有約1萬名漁農及逾3000名耕作農民,近年見有許多年輕人及其他行業的從業者有興趣從事漁農業,認為是個好現象。他強調如今漁農業已不再用「落後」模式運作,而是「現代化」發展,「如今從事漁農業已不是讀書不成的選擇,而要具備專業知識」。他認為「藍圖」可讓年輕人看到行業的出路,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黎堅明(中)指如今漁農業是「現代化」發展,需吸引具備專業知識的新人入行。 吳艷玲攝
黎堅明(中)指如今漁農業是「現代化」發展,需吸引具備專業知識的新人入行。 吳艷玲攝
黎堅明(前排右四)指如今漁農業 是「現代化」發展,需吸引具備專業 知識的新人入行。 前排右五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 吳艷玲攝
黎堅明(前排右四)指如今漁農業 是「現代化」發展,需吸引具備專業 知識的新人入行。 前排右五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 吳艷玲攝
本地漁農產品因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儘管售價較高,仍供不應求。 吳艷玲攝
本地漁農產品因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儘管售價較高,仍供不應求。 吳艷玲攝
本地漁農產品因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儘管售價較高,仍供不應求。 吳艷玲攝
本地漁農產品因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儘管售價較高,仍供不應求。 吳艷玲攝
本地漁農產品因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儘管售價較高,仍供不應求。 吳艷玲攝
本地漁農產品因新鮮、安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儘管售價較高,仍供不應求。 吳艷玲攝
凌偉業(右二)及陳建業(右一)認為需發展現代農業,利用新技術提高產量。 吳艷玲攝
凌偉業(右二)及陳建業(右一)認為需發展現代農業,利用新技術提高產量。 吳艷玲攝

被問及是否擔心優質農地因發展需要而改變用途,黎堅明指,在篩選優質農地的過程中,會與發展局保持溝通,盡量取得平衡,不在有可能發展的區域內劃分優質農地。

若發展區內本身留有部分農地,當局冀在此基礎上發展「都市農業」,「城市的休憩地帶可種植農作物,不僅可為城市提供更新鮮的食物,亦能美化居住環境」,將城市發展和農業發展結合起來,未來在新的發展區內亦會規劃有關用地發展農業。

何俊賢: 發展現代農業能讓各界取得共同利益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指本港有4000公頃的農地,若要發展農業需要各界的協調。他指公眾需改變對漁農業既定印象,發展現代農業能讓各界取得共同利益,舉例指「發展區內的綠化地帶可用作種植用地,可為發展商節省維護費用」。

凌偉業:有質素保證 食得安心

香港農業發展建設聯會會長凌偉業指,本地農產品雖然售價較高,但「有質素保證、食得安心」,有一批忠實的受眾,市場實則供不應求,需利用新技術提高產量,發展現代農業。

香港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表示,本地農業發展面臨着土地少、發展空間被壓縮等困難,但認為「有危有機」,政府在藍圖中設立「農業園」、「農業優先區」等,亦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現代化科技農業園,有信心能解決一部分土地方面的困難。

漁業發展方面,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執行會長陳博智表示,本港出產的龍蝦因味道鮮美、肉質緊實,向來深受市場歡迎,但許多漁民缺乏養殖設備及技術,且不了解銷售渠道,現時市場上仍主要售賣東南亞的龍蝦。

本地出產龍蝦深受市場歡迎

他續指,此前部分漁民向漁護署申請500萬元的「漁業可持續發展基金」,為15個養殖戶提供實習養殖龍蝦計劃,其中8個養殖戶表示有興趣從事養殖本地龍蝦,認為有商機潛能。

漁護署指,經與內地海關總署磋商,本地養殖青龍蝦上月被納入輸入內地水產品名錄,令本地養殖青龍蝦可輸入到內地銷售。陳博智認為這對業界來說是一個大喜訊,相信需求擴大能吸引更多人入行。

推動本地農業發展亦離不開商界支持,海洋公園推出「食本地鮮」項目,為售賣本地農產品的餐廳及零售商張貼「食本地鮮」標籤,現時已有41間餐廳及29間零售商加入計劃。海洋公園希望藉此向大眾推廣支持本地漁農業,以及減低碳排放,改善環境的理念。

記者 郭潁彤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