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研两栖及爬行动物 岭大建藏品库助保育

2021-01-2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全球暖化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岭南大学建立本港首个两栖及爬行类动物自然藏品库,至今已收集逾五百个两栖及爬行类动物样本,包括本港独有的濒危物种卢文氏树蛙,作研究、保育及教育用途。团队正研究本港独有的卢文氏树蛙,从原栖息地转移后,生活习性有何转变,该研究及藏品库共获政府资助约一百万元,为期三年。

该藏品库由岭大科学教研组研究团队于一九年起建立,至今已成功搜集及捕捉,涵盖全港九成二及三成六的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种类,制成逾五百五十个标本,并仔细保存及记录该物种可用作基因研究的组织样本、相片,与地理位置、采集日期及栖息地种类等相关资料。

团队在搜集各物种期间,屡遇非法捕猎者,亦见到部分湿地遍布建筑废物,教研组助理教授宋亦希(图左)指,滥捕、破坏栖息地等人类活动,均对该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亦增加团队采集难度,多番努力下终采集到具保育或科研价值的物种标本,如卢文氏树蛙及白头盲蛇等,「可能去十几二十次,都未必见到目标。」

宋亦希坦言,外界或会误解他们亦是破坏生态的帮凶,强调每个标本皆保存动物所身处环境的特性,「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十年前的标本数据,与现在收集的数据,便可看出这段时间气候变化及城市急速发展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制定更合适的保育方案,可见生物标本是后世的珍贵资源,藏品库更需长时间营运。」

团队计画利用标本展开多项研究,其中一项与卢文氏树蛙有关,宋亦希解释,当年兴建新机场时,有研究人员为保育居于赤鱲角的卢文氏树蛙,而将其人为移植至九龙、新界等地,「是次研究将聚焦于居住地转变,对卢文氏树蛙生活习性,乃至基因排序等生态特徵的影响,并将作为保育转移的研究个案。」该研究与藏品库,同获政府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近一百万元,为期三年。

研究以外,藏品库将作保育及教育用途,科学教研组助理教授方健恩指,计画日后安排学校及公众人士参观,学校亦可借出藏品作教学之用;其网站数据由国际知名博物馆联合平台Arctos管理,有助国际及本地科研人员查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