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城规繁文缛节 给「熟地」供应提速

2022-03-17 00:00

港府为加快土地发展流程,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修订《城市规划条例》等五条例,精简发展相关的法定程序,缩短「生地」变「熟地」的所需时间,加快建屋供应量。当局在为土地发展程序上拆墙松绑之馀,亦要确保在减省程序同时与持份者保持充分沟通,更要理顺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才能在增加土地供应上事半功倍。 
压缩低效谘询 催熟土地时间

当局在修例中提出多项建议,包括考虑缩短城规会制订法定图则所需时间,由十七个月压缩至九个月,在城规会制订图则过程中,只邀请公众作一轮申述;要求订立处理反对收地意见时限和时间;限制非土地拥有人主动提出改划申请;授权政府可在未拨款下开始收地,以及未完成规划可启动填海工程等。

政府提出修例,皆因土地发展规划缓慢,一幅生地要变成熟地,由前期研究可行性,到详细设计、改划、收地、清拆、土地平整到落成,动辄需时逾十年。二○○○年前发展的新市镇,如将军澳、天水围和东涌,由规划到入伙平均只需七年半,但二○○○年后发展的新市镇,如洪水桥却平均需时十七年,原因是须经繁琐的改划和环评程序,以及低效的公众谘询。 

由于土地使用涉及利益、环保和政治争议,不同团体为了保护其利益,往往滥用法例的反对程序机制。例如城规会在审议一些重要而具争议性项目时会举行多轮公众谘询,不同利益团体提出意见,即使大部分意见是重复,但根据条例规定,城规会须全部一一聆听, 结果拖慢审议时间。 

当局现时对症下药,将多轮公众谘询压缩成一轮,规定获处理的同一项反对意见,将被视为已获处理,不容重复申述,甚至建议城规会可按实际需要邀请个别申述人出席会议回应问题,务求更有效率处理意见,解决以往低效谘询。 

至于未拨款可收地,边规划边填海的建议,有望可加快收地和造地的时间,凸显政府改变传统思维,正以灵活变通手法增加土地供应来建屋,纾解市民住屋问题。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指,精简发展程序,有望将生地变熟地时间缩短两年至两年半。 
订明确绩效指标 协调跨部门审批

当局现时锐意理顺不合时宜的做法,合理压缩造地的繁琐程序,是值得嘉许,但同时也须确保公众、环保团体的意见能获充分表达,并保持高透明度,以免予人错觉当局在未来造地只求效率,而忽视公众意见。对于一些具争议的收地项目,当局须加以解说,强调会严格限制土地只可作公共同途,如兴建公营房屋、公众设施,以释除公众疑虑。

此外,港府亦须简化部门间审批土地改划的流程,因规划署、屋宇署和地政总署的审批准则不一,应考虑设立跨部门机构统筹审批工作,减省程序。当局亦可借鉴私营机构的管理手法,为各部门订立明确关键绩效指标(KPI),如规划署每年改划土地数目、地政总署每年接纳换地申请数量,作为绩效指标,以及相应的奖罚机制,从而提升造地供应。

本港土地开发程序冗长备受诟病,港府现在大刀阔斧简化造地程序,不但要在规划程序上建立一套新有效机制,亦要与持份者保持充分沟通,才能加快土地供应,解决困扰多年的深层次问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