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不同互补长短 冀传承文化遗产

2022-05-03 00:00

吕智超(右一)于典亚艺博2021向公众介绍修复书画的技术和工具。
吕智超(右一)于典亚艺博2021向公众介绍修复书画的技术和工具。

(星岛日报报道)虽然吕智超及梁嘉放都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但背后经历却大相迳庭。热爱艺术的吕智超从小学习画画,机缘巧合之下投身该行,曾跟随中国书画修复名师美国佛利尔美术馆顾祥妹及上海博物馆的孙坚学习。成长于西安的梁嘉放,从小接触大量出土文物,既喜欢历史,也喜欢化学。她表示,文物保护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既需要科学背景,也需要艺术及历史知识。」出于对两者的喜爱,便顺理成章修读文物保育的科目,毕业后投身该行业。

一件件珍贵无比的历史文物由原本处于破损的状态,经过文物修复师的巧手修复后,重拾往昔光彩。吕智超表示,由于每一张画的状况都不一样,能以自己的一双手把一张残破的古画修复好,极具成就感。他说:「看到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在我手上继续传承下去,非常有意思。」
修不修? 需长期来回论证

梁嘉放则认为,文物修复的技术随时代进步,文物修复师也需要不断精进技艺,甚具挑战性。「每件文物的状况都不一样,每次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现时非常注重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的结合,拓展了我们工作的范围,不光是坐在桌子前在显微镜下日复一日的修复,需要不停更新知识,同时应用到修复工作当中。」

文物包含不同种类,涉及不同材质,谈到哪类文物的修复最具挑战性,梁嘉放表示要视乎文物的状况,修复与否,如何修复,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而精密的考虑。她解释:「例如彩绘类的文物比较复杂,看上去好像完好无缺,但实际非常脆弱。修复一件文物需要长期来回论证,修还是不修,修了会不会破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