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面对碳汇市场发展机遇 香港该如何准备?

2022-05-06 00:00

(星岛日报报道)全球的碳交易体系近几年发展迅速,虽然目前暂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各国及地区纷纷开始建立区域内的和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的碳交易体系,助力减排承诺的兑现,而各交易体系之间的连接也在不断增加。面对碳交易市场的机遇,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最近公布了对香港碳市场机遇的初步可行性评估,报告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

碳交易市场究竟是甚么?潜力到底有多大?如果香港要做,又该如何准备?
内地ETS交易  累计逾8亿人币

这就要从碳市场的基本概念谈起,目前碳市场有强制性碳市场(一般称作ETS)和自愿性碳市场(一般称作VCM)两大类。前者已经纳入到各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中国,政府指定了控排企业必须履行减排任务,这种称为碳排放权交易或强制碳市场。后者则是在碳信用机制下,在自愿碳市场购买碳汇以实现企业设定的自愿减排目标。 

内地的ETS体系自二○二一年中启动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累积交易额超过八亿元人民币,未来将覆盖发电、石化、化工、水泥、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航空建材这八大行业,控排企业大约有八千至一万家。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自愿性碳排放市场(VCM)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参与者一般是希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他们通过购买碳汇来降低或抵销自身在商业活动上的碳排放。随着全球愈来愈多企业提出了具有时间表的净零排放承诺,令这个市场近年发展迅速,二○二一年全球自愿碳排放市场(VCM)交易额首次超过十亿美元,高品质的碳汇价格在国际市场往往可以达到每吨三十至五十美元。根据扩大资源碳市场工作小组(TFVCM)的预测,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全球需要在二○三○年前从目前的排放水平减少一半,并在二○五○年将排放降至净零,这意味着相对于二○二○年,这个市场规模需要增加十五倍,到二○五○年增加一百倍,才能达成目标。
联合各类专家  加强协作

故此,香港应该聚焦自愿碳市场的商机,我们是区域内金融和专业服务的领先者,对接国内的碳资产和国际资本有着天然的优势,绝对可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资源整合上的能力优势,制定出可交易的碳汇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方式和监管机制,引导环球资金参与区域和国家的低碳经济转型。而在机制设计方面,从解决市场的痛点着手是一个好的开始。目前各国的碳交易几乎都面对一些相同的问题:一)碳交易不够市场化,碳汇流通性不强;二)很多有需求的企业无法便捷地参与,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三)碳汇标准不一,供应量和价格之间往往信息不对称;四)交易过程不透明,流程繁琐等。

香港拥有独特的人才优势可以做好这件事情,但是碳交易市场需要跨部门和专业间的协作,既需要金融界的专家来设计增加碳汇金融属性和流通性的机制,也需要环保和低碳科技专家来针对各行业的供需潜力,研究技术上如何生产出可被验证和审核的碳汇。另外还需要数字科技、区块链技术方面的专家,例如可以利用工业物联网自动抓取碳汇的产生,如何确保正确的碳汇数据流转到市场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碳汇交易的总体设计,例如可交易的碳汇标准,交易产品和便捷有效的交易机制等。

在全球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一个金融创新增长点,我们建议在大湾区先做一个试点,现在就可以把相关行业的专家联合起来,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让香港能加快转型,进入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高速公路,迎来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新动力。
叶广涛 
香港地球之友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