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薄扶林中有薄凫

2022-09-19 00:00

一八一六年油画《香港仔附近的瀑布》中描绘的薄扶林瀑布湾。清嘉庆《新安县志》选出了新安八景,其中「鳌洋甘瀑」所指的正是瀑布湾的瀑布。
一八一六年油画《香港仔附近的瀑布》中描绘的薄扶林瀑布湾。清嘉庆《新安县志》选出了新安八景,其中「鳌洋甘瀑」所指的正是瀑布湾的瀑布。

薄扶林的薄凫林牧场,近月作为古迹活化新景点试业,不少人都对「薄凫林」的地名感到十分好奇。今日就和大家探究这个名字当中的故事。

嘉庆时记载三大村之一

「薄凫林」为薄扶林的古称,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新安县志》卷二〈舆地略.都里〉。当时薄凫林属官富司管属村庄,与香港围和黄泥涌并列,为当时香港岛的三大村落。在更早的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新安县志》中,则只有「香港村」及「黄坭涌」,而未记载薄凫林。

从嘉庆《新安县志》开始,时至今日,薄扶林村至少有两百年历史。虽然如此,薄扶林村并无祠堂与族谱可考。有说该村历史可溯自清初三藩之乱,或源于《循环日报》创办人王韬一八八二年《弢园文录外编.香港略论》的记述。王韬称薄扶林为「博胡林」,写道:「博胡林……相传自明季避乱至此,盖自桂藩之窜,耿逆之变,遗民无所归远,避锋镝偷息此间。」惟查考不同史志文献,均未有载此事。结合「薄凫林」出现在文献和地图的年代,薄扶林村或在复界后的雍正、乾隆年间或以后,才由南来客籍人士建立。

薄扶林村早期居民以客家陈、黄、罗、甘四氏为主,务农为生,并未建围。英国占领香港岛初期,薄扶林人口稀少,故在一八四一年的人口统计中,未被列出。在一八五七年的《宪报》中,港府将香港岛分成九个大区,薄扶林是九号区,位于维多利亚城以外。

薄凫栖息为地名来源

关于「薄凫林」的地名来源,一般说法指该地本为一片树林,有不少「薄凫」栖息,故名。有说「薄凫林」亦作「泊凫林」,意即「栖息着凫的树林」。后因地名生僻,改称「薄扶林」。「凫」音扶,为一种鸟名,即野鸭。《礼记》指出:「野鸭曰凫,家鸭曰鹜。」《说文解字》曰:「舒凫,鹜也……野曰凫,家曰鹜。」中国最早的鸟类学著作《禽经》,明确指出「凫鸭之分」:「鸭鸣呷呷,其鸣自呼,凫能高飞,而鸭舒缓不能飞,故曰舒凫。」《南越志》亦记载,凫有「宿必以树」的自然习性,暗合了「泊凫林」的解释,以及该处古时林木丛生的面貌。

在语言学上,亦有说薄扶林一名可能是先民古越语的残留。查考与古越语成分相近的壮语词典,薄和林分别与壮语的「」(bak,意指口)和「淰」(raemx,意指水)同音,「薄扶林」意即「水口」。对照当地地理实况,亦不无合理。薄扶林村以西,有一条溪涧,土名「马尿河」,汇入瀑布湾,形成瀑布,有「鳌洋甘瀑」美誉,被列为「新安八景」。《新安县志》记载:「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有石高十丈,四面咸潮,中有甘泉飞瀑,若自天而下。」一八一六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船队途经此地,亦曾停泊取水。

英国占领香港后,在薄扶林兴建不少建筑,一八六一年建成杜格拉斯堡、一八七五年建成伯大尼教堂,见证香港早期城市发展。薄扶林也有多个香港历史的「第一」,一八八三年建成香港第一个水塘——薄扶林水塘;一八八五年,建成香港第一个牧场——薄扶林牧场。一九七○年代,港府因应区内交通配套未完善为由,实施「薄扶林延期履行权」,限制该区土地发展,也使薄扶林的古朴风貌得以保存,成为香港岛硕果仅存的大型村落。
《薄扶林怀古》
云雾山中曲径森 古村悠远薄凫林
自天而下甘泉瀑 溪涧潇然海角临
蔡兆浚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类及附录部类》责任编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