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作动画 或掀新艺术革命
2024-07-30 00:00
人工智能(AI)日新月异,政府去年赞助本地动画计划,探索AI在制作动画的应用。有业内人士指,AI能生产大量概念图,加快前期构思及作画速度,有助节省成本,惟一键生成的动画或趋公式化,欠缺「温度」。新技术出现并非坏事,或引发新的艺术创作,有动画师指,不担心工作被取代,但认为未来培训人才的方式,需要更集中于加强学生的创意及美感,并提醒应视AI为辅助工具,不应被「牵着走」。业界相信,有关发展需时,期望日后在AI协助下,产出更多出色的本地原创作品。
为探讨AI的潜力,政府「创意香港」办公室(现称文创产业发展处)去年赞助香港数码娱乐协会主办的「明日动画——人工智能辅助动画制作先导计划」。入选的6间本地动画公司,今年6月到法国安锡参与「安锡国际动画影展暨市场展」(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 and MIFA),有份参展的动画导演何历及其团队,展出了原创动画《铁臂猫黑别》,故事背景设定为动物主导的古代武侠世界。何指,是次制作主要在前期运用了人工智能(AI),生成大量概念图并用作草稿,表达其构思,协助他与团队沟通。
助加快前期构思
动画由一格格的画面组成,一秒之内有越多格数,画面的流畅度就越高。日本作为「动画王国」,动画制作大多为1秒24格,而香港因行业缺人手、成本低等问题,大多只会制作1秒8格或12格的动画。一般来说,资历较高的动画师会先绘制重要的画面,再请其他辅助动画师负责馀下连接画面的格数,俗称「中间格」;10分钟的动画,扣除主题曲、字幕等画面,至少由数千幅画作构成。香港数码娱乐协会主席彭子杰慨叹,「中间格」的绘制一直是业界的痛点,皆因「中间格」原画的价钱低廉,报酬与动画师的工作量不成正比。他认为,有关情况早要改变,而AI正能辅助生成「中间格」,减轻动画师的负担。
生成「中间格」减动画师负担
然而,AI的应用尚未成熟,动画师使用时亦有难协调之处。本地动画导演、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动画导师张小踏指,自己曾试用AI绘图,但其后仍需反覆调整,反而拖慢效率,故后来没再使用AI。张指,AI是基于已有的大数据生成图像,成品或欠独特性,动画师亦较难知道输入哪些关键字,才能生成理想的画面,要绘制出心中独特的世界观不是易事。张补充,AI科技日新月异,要时时更新才能得到最新资讯,某程度上加重了动画师的负担。
不止是技术问题,张小踏亦坦言,AI或令人误以为动画制作很简单,按键就能生成,不少动画师亦对使用AI科技有一种「抗拒心」,「AI暂时仍未能完全取代动画师,但若然发生就十分可悲;不是不可被取代,但作品会欠缺温度。」但张直言,AI对不擅于画画的人或大有好处,但仍建议使用者要先进行动画基础及美感的培训。
有动画师指,不担心AI会取代动画师。他举例,当年相机面世,能拍下近乎真实的画面,令画肖像画的画家顿时失业,冲击艺术界,但其后又引发抽象画等新类型艺术的创作,「有新科技出现不是奇事,未来或会引发一场新的艺术革命。」
牵涉版权及抄袭问题
AI应用对动画人才培育也有影响,在香港都会大学担任动画导师的麦盛丰提及,最近有新AI软件,可以把输入的图片或文字转换成动画影片,「观众觉得生成的效果很震撼。」他坦言感到矛盾,因为以往动画师要日以继夜锻炼画技,才能成功制作一套动画,但如今一键的工夫就能生成惊人的效果,使人无所适从。麦提及,未来AI或能解决大多动画技术上的疑难,老师的角色也许会淡化。
然而,麦亦补充,动画不止讲求技术,亦是一门艺术;艺术一旦到了创作层面,往往需要更个人化指导,AI做不到因材施教,只有老师才能判别学生的个性,给予合适的建议。他亦指,日后AI成品作为动画素材,更着重创作者如何选择并加以创作,而选择的触觉来自动画师自身的美感及创意,所以更要注重两者的培训。
另一边厢,应用AI牵涉的版权及抄袭问题甚具争议。现时许多游戏公司都投入应用AI,如使用AI生成大量「闲角」,亦有网民利用AI改变图画风格,如把皮克斯风格(Pixar)转成宫崎骏画风。卢子英指,许多人被AI「牵着走」,但创作者应视AI为辅作工具,而非完全依赖,「AI是一个工具,动画师要控制他,而不是被它控制。」
无论是全球动画业界或观众,对AI的应用仍需时适应。卢强调,成功的动画作品不应被看出有使用AI的痕迹,构成本地原创作品的重点不在于技术,而是创作者本身。他盼望,将来有更多本地原创作品。他指,香港是国际化的混合体,具多元特色,「香港故事」并不局限于以本地为背景,或加入本土名物的动画,「许多创作者的灵感来自自身成长环境和经历,只要创作者来自香港,作品中自然会渗透出香港元素,成为独有的香港动画。」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