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经社科 助学生建立防骗意识
2024-10-28 00:00近年电话和网络骗案猖獗,为中学生装备防骗意识的课程及活动,包括今年正式推行的公民、经济与社会科。本报翻查其中4本中一教科书,均有涵盖投资骗案、购物骗案等议题,亦有教科书介绍警方的「防骗视伏器」。有中学教师表示,中学课程可让学生学习资讯素养、了解常见骗案,加上警方会紧密与学校合作,认为现有安排已足够为学生建立防骗意识。有中学校长表示,正计划以「戏剧教育」提高防骗意识。
早前有调查发现,多达6成半受访中学生及大专生曾堕入网上骗局,近年教育界亦组成反诈骗联盟,举办不同防骗主题活动,提高学生意识。课程方面,本学年起正式逐步推行的公民、经济与社会科,学生须在中一课程学习理财,课程内容正包括投资和网上消费骗案。
教师认为防骗教育足够
本报翻查4本中一公经社科教科书,教育图书公司出版的《公民、经济与社会:探索、慎思、明辨》较详细列出投资骗案的手法,提到骗徒会先让受害人赚取回报,吸引受害人投入更多资金,最后骗徒「失踪」。同一出版社的《新视野公民、经济与社会》介绍庞氏骗局,以及以虚假投资流动程式的手法行骗;又提到近年骗徒通过短讯、电邮等,以钓鱼手法诱骗受害人。
公经社科的课程亦涵盖网上消费陷阱,4本教科书的内容大致相同。现代教育研究社的《现代公民、经济与社会》详细列出5点,例如「购物网站的信誉问题」,提醒学生在「信誉存疑」的网站消费或会有货不对办、未能取货的风险;又提到在社交网站购物时的隐忧,卖家或会于收款后失踪。该书又介绍确保在网上安全购物的方法,包括留意商户地址、电话及网页等;又提到警方两年前推出的「防骗视伏器」。
仁爱堂陈黄淑芳纪念中学助理校长黄中伟向本报表示,公经社科的中二课程仍会涉猎学生容易堕入的陷阱,例如裸聊、援交等,公经社科和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讲授的资讯素养,例如学习辨别资讯来源、发布动机等,有助学生学习分辨网上资讯真伪。他又提到,部分学校设有「成长课」,或会涉猎防骗意识。
拟办戏剧教育加深印象
黄中伟又称,警方与学界紧密合作,举行防骗活动和讲座,「他们掌握的案例较多,也对案情和骗徒的犯罪心理较熟悉。」他称,现时骗案手法多元化,但通过公经社科课程、学校与警方的合作等,能涵盖青少年最常见的骗案,认为学界的防骗教育足够。
明爱胡振中书院校长欧海健称,学校的初中资讯及通讯科技科亦有教授资讯素养,「去年曾流传特首和美国富商马斯克(Elon Musk)的深伪影片,我们便会在课堂讲授,让学生留意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高中方面,他坦言受课程限制,「入心入肺的内容不多」,但学校仍会通过班主任课等时间提高意识。欧海健又透露,学校正计划通过戏剧教育提高学生防骗意识,「让他们『扮呃人』或者『扮俾人呃』,学生印象会加深。」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