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之3岁定80?】正善语言力量 令孩子更乐意接受意见

2021-05-06 10:51

你有否试过当孩子不愿意向叔叔姨姨打招呼时,你会连忙补充说:「佢怕羞呀!」又或者当别人的孩子不愿意向你打招呼时,你认为以上是最好的方法缓和尴尬场面?其实你曾否想过孩子并非感到害羞,而可能是当刻未有心理准备,或因不认识该叔叔姨姨而不明白为何要打招呼?然而,当同一句话重复十次甚至百次,「自我应验」(Self-fulfilling prophecy)就会令孩子更加相信别人所说的是真实,而视自己为一个害羞的人,或许再不想主动与人打招呼。因此,不要轻易假定孩子的内心想法,或者急于替他们说话,因为这种行为会压制孩子主动表达他们的想法,甚至令他们失去思想的自主权。

让孩子先表达真正想法

从事教育行业十多年,我遇到不下无数次以下情况,就是父母不让孩子先发表意见,反而只会强加自己的想法。例如,当我问孩子为甚么不参与任何团体运动,妈妈随即解答:「因为他不是好动的孩子,他喜欢读书。」或许妈妈觉得自己只是在陈述事实,但当我进一步向孩子了解情况,并婉转地向父母表达应让孩子表达自己意见时,他们才明白孩子只是因为地方太远、时间安排太急,又或不喜欢户外运动而拒绝参与某些团体运动,与文静的性格完全无关。从孩子口中得悉其原因后,我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提议在时间充裕的暑期空档才参与团体体育活动,或者选择室内团体运动等,以重拾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举出以上例子是希望父母能够明白如果经常替孩子说话,而没有与他们一同探讨个中原因,他们便无法表达真正想法。

另一个情况是父母时常不经意地在对话加入贬义词,例如当学生于考试时失分,父母总会问:「你为何这么粗心?」这样的问题你期望小孩子如何回应?事实上,此类问题对事情并没有提供任何价值,小孩子不仅未能仔细分析粗心失分的原因,反更令他们的自我价值下降。其实父母可以提出更具建设性及预设答案的问题,引导孩子反思及避免制造负面情绪,例如:「你是否没有足够时间完成试卷?」或「如果写下所有计算步骤会否助你得分?」透过引导式的提问,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正在为他们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提出更多挑战。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切实地提供帮助,他们可能会乐于聆听甚至更努力。我明白父母难以抛开作为家长的情感,但只要父母可以就问题提供更客观的观点,孩子是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

亚洲人或会认为西方教育过于乐观,但过度夸奖并不能使小朋友进步,到底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特定的词汇。我以往教导批判思考的课程时,小朋友的答案通常未必正确。与其说「做得不好」或「这是错误的」,我建议使用特定的形容词作出回馈,避免削减孩子的参与度。「你提供了一个别具创意的答案,但不太符合逻辑。」接续解释为何不合乎逻辑,并给予他们另一个尝试的机会;又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其他人的想法完全相同,没有提供新的论点方向,与其说「这个答案重复了」,你可以尝试提出︰「我们都专注以相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你可否从另一角度提出解决方法?」接续提供适当的引导。

引导孩子反思 避免制造负面情绪

现在回到文章开首谈到的尴尬情况,如何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打招呼?我亦面对无数次类似的挑战,并采用了儿童专家的建议:第一步,设定期望。当我们外出前,我会先向三岁的女儿解释我的期望:当遇见父母的朋友时,我希望她能够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如果她不打招呼,下次就不能再到相同的地方。到达目的地之后,若女儿没有向他人打招呼,我会静静地提醒她,然而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我会先放下这事情,不要让女儿或在场任何人感到尴尬。回家后,我会请她回想是否忘记出门前的承诺,继而引导她想起自己没有向他人打招呼,再假装表示我们这几天不会再到这个地方游玩。相反地,如果下一次外出时,女儿毋须父母的提点并主动向他人打招呼,我会主动赞赏,让她将赞赏和相应的行为连系起来,希望她以后会更乐意在不同场合向他人打招呼。

父母只要持之以恒以正面方式教导孩子,他们将较易建立良好的习惯,这或许需要多次练习,而我同样在努力尝试当中,共勉之!

马贤慧
周大福教育集团首席策略官及ARCH Education合夥创办人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5月6日教育版「优质教育『+』之3岁定80?」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