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3D打印骨支架治骨折 修复快近2倍 夺全球创新奖
2023-07-28 12:07
骨骼严重碎裂时,须透过植骨填补骨质空缺。理工大学成功研发新型植骨材料,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支架,填补骨骼缺损,修复速度较传统技术快近2倍,上月更在美国勇夺全球创新奖。研发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赵昕称,团队正进行动物实验,提升材料的稳定性。各行业积极「抢人才」,她称毕业生就业前景明朗,部分更自立门户,研发结合医疗及生活的用品。
记者:卢嘉颍
理大成功研发「新型可光交联纳米复合植骨材料」,以骨钉常用的聚合物单体为基础,模仿人体骨骼结构制作膏状物,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支架,嵌上受损骨骼后,释放钙等生物活性分子,协助骨骼组织再生,修复速度较现有技术快1.5倍。上月在美国的世界创新会议暨博览会2023(TechConnect)中,获「医疗仪器和材料」领域的全球创新奖。
料最快3年后临牀研究
利民生物医学工程青年学者、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赵昕解释,膏状材料的可塑性高,「如倒模一样,便于塑造不同结构的植骨材料,让细胞依附达致修复作用」,经3D打印后变得坚硬,可如胶囊般装载药物,在体内数年后自然分解,不会构成影响,技术亦可应用在皮肤、关节及软骨再生。她指材料完成小型动物测试,证实修复时间缩短逾2倍,正透过大型动物实验提升材料的稳定性,料最快3年后展开临牀研究。
面对人口持续老化,相关医疗服务需求急增。赵昕表示,不少毕业生选择加入医疗机构,专责复康医学工程,例如为病人配置义肢、矫形器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药理、人体结构、医学仪器用法等,有利从事复康、治疗等相关工作」,近年有不少学生成立初创企业,研发治疗脊柱侧弯的塑身衣、纾缓眼睛疲劳的眼镜等,将医疗设备融入日常生活。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虽非「神科」,但竞争仍相当激烈,去年逾2400人经联招报读,最终录取约31人,近80人争1位,文凭试最佳5科成绩中位数约22分。
赵昕赞扬学生勤奋好学,普遍成绩不俗,期望新学年能遇到更多享受、热爱科研的新生,将理科知识融会贯通。
毕业生就业前景明朗
被问到学生进行研究工作的必备条件,赵昕强调,进行实验时须勇于接受失败,与团队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有些学生实验失败后怕被老师骂,解释时有所隐瞒,我们便无法提出准确的解决方案。」她指教授亦要担起辅导的角色,安慰经历实验失败的学生,鼓励他们在科研路上继续尝试。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