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移民不是想像的好

2022-04-14 07:31

昨天晚上十点多离开公司,跳上的士,传来饭香,原来司机大佬正准备吃自备的「爱心晚餐」,但见有客即开车过来,来不及盖上保温饭壶盖,到灯位才盖上,司机一面道歉一面慨叹生意难做,我表示十分理解。

疫情下百业萧条,讲到防疫政策,司机很相信「动态清零」策略,可见他还是比较认同内地的抗疫模式,而他的儿子是工程师,在机场任职飞机维修,感觉他以儿子成为工程师而骄傲,我也加了一句:「这份工都算稳定。」

但这时司机一声长叹,告诉我他儿子结婚后,正计划移民澳洲。他感慨说,香港环境再怎么差,机会还是比外国多,听得出他不认同移民是好的出路。他说:「去到外国,怎可以做工程师,做工厂就有份。」但作为父母,他只能尊重下一代的选择。

这位的士司机大佬,是印象中典型的港人,自己读书不多,但努力工作,偶尔抱怨「搵食艰难」,但肯捱肯搏,其中一个心愿是「望子成才」,对儿子能成为一位专业人士感高兴,不认同儿子移民的决定,但乐观地面对,「唯有任由他去到外国,就知道生活几艰难」。

的确,移民不是简单地攞一个行李箱,执几件衣服去旅行咁简单,最近网上有一条热传的影片,是新加坡媒体《亚洲新闻台》拍摄《单程》纪录片,全长九十多分钟,分了上下集,主要追踪两个香港个案在透过BNO计划移英道路的挣扎。

其中一个故事,记录一家四口移英的故事。爸爸阿文是巴士司机,妈妈Fiona是教师,两人在香港合共月入六至七万港元。两人带同两名子女,拿著不算很多的资金,在申请BNO签证未批情况下,以英国「Leave Outside The Rules」(LOTR)特快申请闯关。

夫妻出发前憧憬英国生活,然赴英后,问题来了。从语言的适应,到搵屋、搵工过程的各种难题,其中令我印象较深刻的是Fiona提及自己在饼厂工作,一起做工厂工人的香港人有状元、牙医、前区议员,甚至大部份都有硕士学位。

抛开政见,移民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放弃」,这种「放弃」是指,放下自我,尤其在港原属中产,甚至是受尊重的高级专业人士,到了外国,不会饿死,但除了居住地方大一点之外(但无外佣要自己打扫),其他大不如前,特别是工作︰

第一,不一定找到原来职业的工种,万一幸运找到,薪酬不像香港那般「见使」(外国专业的工资比香港低、税远比香港高);

第二,受尊重程度打折扣,我曾问过一位在澳洲做律师也相当成功的港人,为何回流,他说当在一间外国企业做到一定级别时,你会发现一些潜规则,你的肤色令你无办法再升职;

第三,接受草根工作。更多的移民个案,是去到外国要改行,要放下想做白领的包袱,转做水电、工厂、送外卖、司机等,体力劳动工种易找工,但必须情商够高,放下身段,这样较容易融入当地生活,而且这可能是未来下半生要过的日子。

最后一点,很多人移民都话,希望下一代有更好将来。我认识一位朋友,小学四年班时随父母由内地来港,父母在内地是知识份子,来了香港只能在工厂做体力劳动,一家几口逼在板间房中,印象中父母经常吵架,最常听到母亲对着儿女们说:「如果不是为了你们,我真的不想捱落去!」朋友成长过程不知不觉间留下阴影,常会因自己未能成为母亲心目中的「成功人士」而内疚,以至在一些行为上有偏差。当然,朋友也算是在香港「混」得不错,只是没能成为标准「成功人士」。移民外地,生活不顺,夫妻不和,对小孩子的影响更大。我分享这个例子,希望那些移民如果是一心为下一代,在外地遇上逆境,要有开阔的心态,避免在小朋友心中留下阴影。

所以,移民,一定要深思熟虑,切忌一时冲动。

编者按:卢永雄先生因个人事务,请假个多月,期间由《巴士的报》总编辑李彤撰写《巴士的点评》。

全文刊《头条日报》专栏「巴士的点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