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伟FB撰文谈及医生为病人「守口如瓶」  反问:改善还是消灭制度

2019-06-27 18:13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港大医学院Facebook以「信」为题撰文。 资料图片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港大医学院Facebook以「信」为题撰文。 资料图片

《逃犯条例》修订引起社会连番争议,更有报导指有示威伤者在医院被捕,有医护人员被指在警方压力下「笃灰」,其后更引发伊利沙伯医院及仁济医院警岗不再派警员驻守的问题。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港大医学院Facebook以「信」为题撰文,表示医生为病人「守口如瓶」原因,是要病人信任「照顾者」,令病人愿意将病情和遭遇和盘托出,医生才可断症。

梁卓伟又表示,当仇恨滋长,暴力风险会愈来愈高,互信的基础会消磨至净尽,社会制度将难以有效运作,更在文未反问大家:「我们今天选择发声,到底是要改善制度,还是消灭制度,值得我们静心思考。」

梁卓伟全文如下:

源自古希腊的医师誓词(Hippocratic Oath)已有千年历史,时至今日,各地的医学院,包括港大,仍然安排同学宣读。有人或会说这是「行礼如仪」,但细读誓词的内容,不难发现当中高举的价值,实在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到今日依然适用。

《逃犯条例》修订引发的争议,由政治圈燃烧到医护界,这实在是始料不及。新近的争议,是有关病人私隐。在医师誓词里面,其实早有谈论私隐问题:「凡余所见所闻,不论有无业务之牵连,余以为不应泄漏者,愿守口如瓶。」

医生为何要为病人「守口如瓶」?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莫过于反问,若医护肆意泄漏病人私隐,会有甚么后果?若病人无法信任照顾者,拒绝将病情和自身的遭遇和盘托出,试问医生又如何断症?医患之间的信任,已不单是道德问题,更牵涉到实际的专业操怍,当大家没有互信,医生的专业性亦必然无法维持,故病人私隐是非常重要的专业道德问题,我们医学院非常重视。

有同学告诉我,他们自发在最近的游行示威中担任志愿救护,有不适或受伤人士拒绝被送到急症室就诊,他们感到非常难受,这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带来的即时伤害。今天的社会,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回到低点,其中警察与市民的关系,重回到2014年的低水平。接连两次的包围警察总部,完全反映部份市民与警方之间存在着长久不信任,这背后自有其成因与脉络,作为曾经在政府服务的一份子,我深明今天一众旧同事的感受。

香港是自由社会,我们当然可以对政府或其人员作出批评,但我相信大家都认同,在自由的环境中,其实亦存在一条文明的底线,市民的共同目标,都是希望政府以至整个社会制度能够一直完善,即使大家意见不同,也不是长久的剑拔弩张,非要斗至你死我活不可。香港人的血液里面,原不存在无底线的斗争基因。

当仇恨滋长,暴力的风险会愈来愈高,互信的基础亦必然会消磨至净尽,社会制度将难以有效运作。我们今天选择发声,到底是要改善制度,还是消灭制度,值得我们静心思考。

HKU Medicine FB图片
HKU Medicine FB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