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维园冷清无乾货 年宵常客叹奈何
2020-01-27 09:29
「我的员工过去都要做到年初一,今年提早在年廿八收炉!」连续参与年宵超过20年的和兴隆执行董事刘智颖说着坦然,但今年缺席维园年宵,他难言习惯。乾货摊位备受注目的程度,从每年年宵摊位竞投的激烈气氛便感受得到,本报访问3位年宵常客,每人也带着一个从不缺席年宵的原因。在他们眼中,年宵不止是人潮涌涌的特卖场,更是延续本土小店文化的园场,甚至是启发年轻一代创意念头的孵化器。记者 郭增龙
和兴隆及砵仔王这两个名字,在每年维园年宵摊位竞投中都会听到,两家公司过去为争取最佳位置,不惜高价竞投,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政府今年取消全港年宵市场乾货摊位的决定,令他们这一年只能以游客身分行年宵。和兴隆执行董事刘智颖上周去过旺角花墟及维园年宵,慨叹场面冷清,「没有乾货摊位,就见不到一家大细行年宵的情景。」
和兴隆在香港有70年历史,主要出售花生糖、龙须糖、冰糖葫芦等传统食品。一向有行年宵瘾的刘智颖,99年首次带领和兴隆冲入年宵,自此20年来未曾间断,「当年花市还是卖花、卖风车为主,我觉得怀旧食品都很应节,年宵一家大细来到,应该有兴趣买。」结果他首年在沙田摆摊的尝试,即有微利,壮了胆量的刘智颖,于是进攻全港最大的维园年宵。
和兴隆:试过落足5日雨
刘智颖试过竞投不同位置,自从近年维园铜像位置设立8个特色摊位后,即成为他每年竞投目标,「这个位置最好,是兵家必争之地。」高价竞投背后,不代表年宵摆摊是稳赚无赔的生意,刘智颖即使有20年参与年宵经验,但准备工夫做好了,是赚是蚀最终也要「望天打卦」,「试过有一年落足5日雨,蚀到入肉。」
刘智颖近年的经营模式,与年宵摆摊的做法相似。原来和兴隆近年再无地铺,只会在商场及展场短期展销,上月于维园的工展会,和兴隆亦有摆摊,「怀旧食品不会日日食,加上租金贵,我们要卖大众化价钱的话,有铺很难守得住。现在我们在不同屋邨商场展销,每个月开几日,希望街坊今个月买完觉得好食,下个月再来支持我们。」
和兴隆近年除了在维园,亦有在旺角、荃湾等地的年宵市场摆摊,刘智颖甚至会向学生提供货品,让有兴趣体验年宵营商的学生摆卖。今次取消年宵乾货摊档,对他而言是重击,「我们11月已经准备好年宵的人手及货物,取消的消息来得太迟。」他坦言损失难以估算,「过去一年零售市道低迷,参加年宵虽然不一定赚,但总算是多一个机会,现在是想博一博的机会也没有了。」
砵仔王年掷千金 守住181号位
另一个年宵常客「砵仔王」在15年以12万元投得心仪摊档,成为年度「铺王」,一战成名,但砵仔王其实只是一家位于上环,卖砵仔糕、芝麻糕、马豆糕等中式糕点的小店。参与维园年宵超过10年的砵仔王业务经理锺美慧解释,一掷千金只为守住每年必租的181号摊位,「做开年宵的人都习惯每年租同一个位,想客人每年都可以在同一个位置见到我们。」
锺美慧坚持租用的摊位邻近铜锣湾站入口,属「转角铺位」,「我第一年做年宵时,贪便宜竞投中间位,结果蚀钱收场,后来才知道游戏规则,我们卖怀旧食物的铺头,要租转角位,才可做两边人流生意。」
今年乾货档摊绝迹年宵,锺美慧直言:「超失望!」她形容在年宵市场摆摊已成为情意结,其亲戚是中式糕点师傅,自小已看着家人制作糕点。长大后开店,因为第一样接触的,正是传统砵仔糕的制作方法,其店铺于是起名为砵仔王,「我希望砵仔糕这些中式糕点可以延续下去,让更多人认识。」
带学生办年宵启发潜能
除了传统食物,各区年宵多年来一直有学生参与。天水围香岛中学老师沈振业自10年起,连续9年带领学生参与年宵,今年10周年原本打算办得更有声有色,岂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他们改在上周二在校内年宵,「当然失望,因为6日6夜摆摊的过程,是很深刻的经历。」
沈振业笑言,年宵市场最好卖的商品离不开「大件、搞笑、不昂贵」3大原则,他每次均放手予学生思考年宵主打产品。近年学生已不满足于到内地采购,甚至转战东南亚,引入台湾蛋卷、韩国年糕曲奇等产品,他最难忘数年前学生引入泰国林真香猪肉条的过程,「学生很不容易才找到当地联络方法,但通话过程语言不通,结果他们一时用英文、一时用普通话,讲了一大轮才听得明,更成功说服对方提供货源。」
学生在年宵赚到的利润扣除成本后,每年都悉数捐赠予慈善机构,沈振业带领学生参与年宵多年,业绩未曾见红固然令他自豪,但一直支持他继续担起这项新年苦差的原因,源自学生的转变,「有位学生原本英文成绩麻麻,参与年宵后建立起自信,立志要读大学,之后每日交一篇英文作文给老师,最后公开试英文科成功及格。」他笑言年宵的体验,令一些本身看似平庸的学生,找到自己的潜质。这份得着,令他即使过去十年也无法在年三十晚与家人吃团年饭,也顿觉值得。
原文刊于《星岛日报》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