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毕业生废料制首饰 呈现观塘旧貌

2021-05-24 07:51

锺家鹏冀首饰成为载体,展示观塘过往的面貌。
锺家鹏冀首饰成为载体,展示观塘过往的面貌。

观塘裕民坊重建在即,有在观塘长大的浸会大学毕业生,五年间每日游走该区,收集旧楼墙身将掉落的石灰与瓦砾、地上碎石等,制成首饰保存,正在以环保为主题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冀参观者能回忆观塘昔日面貌及情感。

  人人唾弃的「垃圾」,在艺术家眼中亦别有魅力,浸会大学在本月先后举办两个以环保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展出多件由包括浸大校友及教师在内的十八名艺术家,巧手把垃圾再造成首饰及摆件,探讨艺术家及首饰设计师在可持续实践上的作用。浸大视觉艺术院毕业生锺家鹏作品「Living城存」,是利用从观塘裕民坊市区重建项目中,收集的工业废料,如旧楼墙身即将掉落的石灰与瓦砾、地上的碎石等材料,结合黄铜制成为首饰。

每天游走 收集碎片

  锺家鹏自小在观塘成长,早于五年前,他开始每天收集碎片并记下取得时间,藉此保留将被拆卸的旧楼的一部分,使它们得以「保存」,并以照片及纪录片以外的方式,呈现观塘过往的面貌,「重建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我不收集,这些碎片亦会剥落、消失不见,但我在这期间收集了它们,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与社区的连结。」

  另一参展者陈颖斯,曾居于长洲,眼见长洲成为旅游胜地,反思人类制造垃圾及过度捕鱼的问题,留意到日本在疫情期间,把外卖寿司附赠装有豉油的鱼形小樽,改为装酒精搓手液,故收集一千个「豉油鱼」制成首饰。

  去年毕业的环保主义者张嫣玹,则利用在沙滩拾获的电綫胶条,雕成草本植物心口针,提醒人们要对微小的事物表达感恩,「在沙滩执拾垃圾期间,令我反思『人类』是怎样的生物,大自然又是如何包容这一切。」

《星岛日报》教育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